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还准备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对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确实释放出寻求与中国合作的积极信号。 这一决定的背后,既有中澳双边贸易额长期处于高位的经济基础,也有全球贸易格局出现新变量所带来的压力。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最大的买家,过去几年,在疫情、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中澳关系几经波折。 受益于铁矿石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高度互补,两国在资源合作上的刚性需求一直没有动摇。 澳方提出可使用人民币结算,看起来是在推动贸易多元化、减少单一货币风险,同时对外释放出加强与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互动的意愿。 还没等外界消化这波积极的姿态,紧接着,澳大利亚就转头与美国就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展开磋商。 据多家知名财经与主流传媒报道,澳美双方加快步伐,推动锂、稀土等新能源关键材料方面的战略合作。 美国出于本土资源稀缺和对中国产业链依赖担忧,大力拉拢澳大利亚做“安全矿产”的供应盟友。 澳大利亚政府不仅答应合作,甚至还将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财政支持,这一动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意图“押注西方朋友圈”,缓冲对华经济的高度依存。 澳大利亚这番两头出招的态度,令不少关心亚太动态的人士深感不安。 正如市场评论所说,在地缘政治与全球产业链分化愈演愈烈的当下,一国若想在不同大国间左右逢源,现实难度远超想象。 一边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强劲的资源需求和贸易往来,一边是美国出于战略安全拉拢和技术投资的诱人橄榄枝。 澳大利亚试图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寻找最大的利益点,不断调整政策和合作方式,这无疑是一种高风险博弈。 细看铁矿石人民币结算,有其现实利好,但真正的国际结算结构调整绝非一蹴而就。 澳大利亚企业和政府是否真有决心接受结算货币风险和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转型?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市场流动性、结算便利等尚需时间沉淀,而澳方对美国打配合,签下关键矿产协议、对新稀土项目提供财政支撑,则属于对西方供应链安全战略的下场助力。 这种动作很明显就是在为自己多留条后路,毕竟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握有影响全球资源与科技格局的关键话语权。 澳大利亚夹在两个巨头国家之间,表面上想要“两手抓”,实际却很容易被动陷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 如果地缘态势更加割裂,“骑墙”策略注定压力巨大,澳大利亚要继续吃到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愿放弃西方体系的安全保护和经济支持,这样的平衡并不牢靠。 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一方要求其做出明确表态,比如在关键矿产出口、科技合作、金融往继方面,澳大利亚很可能会被迫站队,届时两头讨好带来的好处也许会转瞬即逝,反而因立场不鲜明而陷入被动。 全球产业链调整之后,铁矿、稀土等资源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也可能因结算货币和供应市场的巨变而重塑,澳大利亚的资源优势并非固若金汤,政策层面如果缺乏前瞻性眼光和战略定力,必然会影响经济和外交的长期安全。 我认为,澳大利亚必须清醒认知当下国际关系与全球供应链重塑的现实,越是在战略关键节点,越要有坚定的政策取舍,而不是一味企图在短期利益间周旋。 否则,失去战略主导权,很可能不只是资源议价能力的丧失,更有可能失去地区产业合作的主导地位。 你怎么看澳大利亚的选择,有哪些值得亚洲其他国家借鉴或警惕的地方? 信息来源:东方财富网《澳大利亚正考虑为关键矿产设定法定最低价格,并为新的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0月13日报道:“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经与澳大
【14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