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有时候看历史,后背都发凉。 胡宗南几十万大军进攻延安,他以为稳操胜券。可他不知道,他的整个大脑,其实都长在了我们这边。 他最信任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清华的高材生,我们的人。老蒋让胡宗南去打,胡宗南熬夜做的作战计划,连部队番号、火炮数量这种底裤,扭头就原封不动地摆在了延安的桌上。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叫杀人诛心。 换成咱当兵的说话——这仗打个啥?就是胡长官在前面架大炮,我们早在他炮口底下铺好垫子了。熊向晖一个上校秘书,一根钢笔,比敌人一个炮兵旅都管用。人家不靠炸药,靠“Ctrl+C”“Ctrl+V”,把胡宗南的作战图直接拷进中央首长窑洞,连水印都没带改的。 那年月,老子还在晋西北扛步枪,听指导员念电报,全连都笑抽:敌人走哪条路、带几门山炮、连锅灶几口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仗打得比演习还轻松。后来到了朝鲜,我才琢磨明白——情报就是第一火力,消息准了,子弹长眼,炮弹会拐弯。熊向晖一个人,等于给胡宗南后脑勺装了定位器,几十万大军成了提线木偶,山沟里被我们牵着遛驴。 说归说,笑归笑,真放在今天,咱也得背脊发凉。信息化战争,卫星、无人机、网络,全链路加密,可“人”这个端口依旧最脆弱。一个秘书、一个驱动盘、一条木马,就能把整编师的作战数据打包带走。胡宗南的教训摆在那儿——再厚的装甲,也防不了自个儿人“拷贝”走你的底牌。 当上班长我带新兵,第一课不是射击,是保密。我让他们把手机全扔箱里,贴上封条,谁偷拍训练背景,直接上报。有人说我小题大做,我就讲熊向晖的故事:上校都能被“策反”,你朋友圈一张营区自拍,就可能给敌人送坐标。新兵吐舌头,再不废话。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上才能少流血;保密守则背得滚瓜烂熟,就是给敌人断“网线”。 还得给兄弟们提个醒——心里要有根弦。胡宗南输在“太信”,咱们不能重蹈覆辙。平时称兄道弟,战时也要按权限来;该知道的知道,不该问的别打听。保密不是信不过战友,是给敌人“信不过”的机会都没有。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战术电台,跳频加密,一秒变码,就算对方截获,也解不开——技术+制度+警惕,三保险,才能锁住“熊向晖”这种变数。 当排头兵那几年,我最爱看夜训:炮车闭灯行进,车距五十米,除了引航灯,啥都看不见。可连长一声坐标,火炮秒级展开,首发命中,靠的就是上下同欲、信息畅通且安全。把情报捂得严严实实,把敌人蒙在鼓里,再集中火力一拳封喉——这就是现代版的“胡宗南溜大山”,只不过今天咱们用数据链、用北斗、用加密终端,把“熊向晖”的钢笔换成芯片,原理还是一样:让对手带着地图来迷路。 历史像面镜子,照出对手的狼狈,也映出自己的影子。咱们今天握着新枪、开着新坦克,但心不能飘。训练实打实,保密死盯死,打仗才能“诛心”不“伤心”。无论步枪还是激光制导,最终都是人扣扳机、人按发射钮。人靠谱,情报才靠谱,子弹才长眼。别让明天的“胡宗南”笑咱们——仗还没打,作战图先被对手打印成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