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加拿大突然宣布了 10月13日,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

红楼背疏影 2025-10-13 18:12:09

快讯!快讯! 加拿大突然宣布了 10月13日,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致信加拿大总理卡尼,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 马尼托巴省作为加拿大交通枢纽,汽车零部件产业占全省GDP的12%。自2024年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以来,该省汽车配件厂订单量骤降40%。 基纽在信中算了一笔经济账:关税导致该省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平均成本增加2.3万加元,使新能源车普及率从18%暴跌至7%。这种倒退直接冲击该省的碳减排目标——按照当前进度,2030年碳中和承诺将无法实现。 马尼托巴省与中国的汽车产业联系远超想象。该省生产的电动车底盘专用钢铝复合材料,70%销往中国比亚迪和蔚来工厂。 里贾纳大学的供应链研究显示,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已形成"48小时交付圈",通过温哥华港口的快速通道,零部件周转时间比墨西哥供应链快30%。 更关键的是技术依赖。该省创新的电池低温管理系统,专利使用权由中国宁德时代买断。若供应链中断,这套适应寒带气候的技术将无法商业化。这种"你中有我"的产业生态,使简单粗暴的关税政策难以持续。 加拿大联邦政府陷入两难。一方面,《美墨加协定》要求三国在贸易政策上保持协调,美国贸易代表署明确反对任何对华关税放宽。另一方面,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对中国电动车征税导致国内汽车均价上涨14%,消费者怨声载道。 更微妙的是军工关联。加拿大国防部采购的军用越野车电动化改装项目,因关税导致电池成本飙升而搁置。这种涉及国防安全的项目受阻,使政府意识到贸易战的反噬效应。 基纽的举动获得安大略省暗中支持。这个加拿大汽车工业心脏地带,虽然公开支持联邦政策,但私下担心关税战长期化。安省经济发展厅的内部报告警告,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该省汽车出口可能损失50亿加元。 西部省份与东部省份的分歧也在加剧。产油大省阿尔伯塔支持强硬政策,而濒临太平洋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则希望维持对华贸易。这种地域矛盾,正在考验加拿大联邦的凝聚力。 加拿大新能源汽车协会的测试显示,中国电动车在续航里程和智能驾驶方面领先欧美竞品2-3年。 特别是极寒天气性能,中国车型在零下40度环境下的电池衰减率比北美车型低30%。这种技术差距,不是短期关税能弥补的。 更深远的是产业链优势,中国控制着全球75%的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和90%的负极材料产能。加拿大本土企业试图建立替代供应链,但可行性研究显示,至少需要5年时间和200亿加元投资。 加拿大环境部设定的2035年燃油车禁售目标,正因电动车普及放缓而面临挑战。电网升级计划需要电动车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若电动车普及受阻,可再生能源消纳将出现困难。这种连锁反应,可能使加拿大清洁能源转型计划流产。 更紧迫的是基础设施浪费。联邦政府投资建设的5万根充电桩,因电动车销量下滑而使用率不足30%。这种公共资源闲置,正在引发纳税人的强烈不满。 加拿大军方对电动车技术有特殊需求。北极巡逻队需要耐低温的电动雪地车,而中国产品是唯一能在零下50度正常工作的选项。国防部曾试图研发国产型号,但3亿加元的研发预算被财政部否决。 更敏感的是电池技术军民两用,中国企业的固态电池技术,可满足军用设备长时间潜伏的电力需求。这种技术差距,使加拿大军方对全面禁运持保留态度。 墨西哥的竞争使加拿大倍感压力。墨方利用《美墨加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漏洞,大量进口中国零部件组装后免税出口美国。这种"曲线救国"策略,使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在2025年首超加拿大。 加拿大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00个汽车岗位从安大略转移到墨西哥。这种产业转移趋势,动摇了加拿大对现行贸易政策的信心。 中方并未采取激烈反制,而是通过增加加拿大菜籽油进口、扩大旅游签证配额等柔性措施释放善意。这种"区别对待"策略,巧妙利用了加拿大联邦与地方的矛盾。 更聪明的是技术合作倡议,中国车企提议在加拿大建立寒带电动车研发中心,这种知识共享方案,既规避了关税壁垒,又提升了当地产业水平。 当基纽省长的信件在渥太华引发震动时,这已不仅是关于关税的技术争论,而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寻求自主性的典型案例。 加拿大试图在保持与美国特殊关系的同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这种走钢丝般的平衡术,正是全球化裂变时代的缩影。或许正如马尼托巴省汽车工人标语所写:"我们需要工作,不需要战争。"这场关税风波提醒世人:在经济相互依存的时代,任何试图割裂全球供应链的行为,终将伤及自身。 信息来源: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财联社2025-10-13 09:31

0 阅读:181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