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考编放宽至38岁#【#35岁职场门槛该拆了#】根据往年惯例,每年从11月开

大皖新闻 2025-10-13 15:10:41

#多地考编放宽至38岁#【#35岁职场门槛该拆了#】根据往年惯例,每年从11月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是国考和各地省考的时间段。媒体梳理发现,今年下半年考编的一个特点是:不少地方进一步放宽了年龄限制。

以四川为例,绵阳市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年龄条件已放宽至38周岁及以上;眉山市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对年龄的限制为本科学历1986年10月13日及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1981年10月13日及以后出生;遂宁市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大专、本科学历年龄要求为不超过38周岁。

不仅是四川,在2025年省考中,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已明确,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特定基层岗位如优秀村(社区)书记、工青妇专职干部等,报考年龄可放宽至40岁。

长期以来,“年龄要求35周岁及以下”成了不少用人单位招聘的“硬杠杠”,犹如一道无形的墙,把许多经验丰富的求职者挡在了门外。如今,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做出调整和改变,赋予更多岗位更开放、更具弹性的年龄限制,回应了社会关切和呼声,也让公众看到了年龄门槛有所松动的迹象,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

这对于逐步消除就业歧视而言,无疑具有风向标的引领意义。

客观地说,基于成本和管理考量,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更适合的劳动者,需要设定一些条件和门槛,无可厚非。但不分行业、岗位、技能水平等差异化要求,“一刀切”地将应聘者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这一似乎“约定俗成”的规矩,既不符合劳动者的职业发展规律,也未必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事业发展。

事实上,有些用人单位的岗位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这些只有通过劳动者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和沉淀才能达到,限定35岁以下很难与此适配;也有些行业、岗位需要人才合理流动,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而35岁就业门槛的存在,则紧紧捆住了不少劳动者的脚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也放大了中年人的职场焦虑,造成就业市场内卷,加剧不同年龄群体间的代际冲突。

我国劳动力基数大,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劳动者相对被动,现实中除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在招聘条件中明确“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不录用”,有的甚至设置更为苛刻的方言、性格、身份、工作经历等方面的要求,对劳动者来说很不友好,不仅与法律法规相悖,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社会形象。

破除就业年龄“隐形门槛”,全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在渐进式延迟退休有序推进的当下,更需要打破围绕年龄界限所产生的职业瓶颈和社会焦虑现象,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让职场人能够更安心工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做出表率。期待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能积极跟进,放宽招聘年龄限制,逐步开放“35岁门槛”,带动和引导更多企业逐步消除不合理、不合时宜的选人、用人条件和要求,携手构建更平等、公平、有序的就业市场,让“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多照进现实。

技术在迭代、市场在变化,随着“35岁门槛”的进一步松动,劳动者也当主动作为,积极提高自身能力素养,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职业理想。(安徽时评 配图:AI制图)

0 阅读:0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