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明党与自民党“分手”,孙玉良:高市欲做首相不再板上钉钉】东京的秋天本该是

孙王良评 2025-10-11 10:53:49

【日本公明党与自民党“分手”,孙玉良:高市欲做首相不再板上钉钉】

东京的秋天本该是枫叶和茶香,结果政治戏份把整座城市搅得像被翻过的衣柜。10月10日,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与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见面后宣布:与自民党的长期执政联盟暂时结束。这一纸声明,把一段维系了近三十年的政治婚姻按下了暂停键,让所有剧本瞬间失去了台词。

为什么会分手?表面上看似几句对话、几次会谈未果;深处则是信任被反复摩擦后的裂缝。公明党点名“黑金政治”问题,要求彻查并作出让公众满意的整改,但在齐藤看来,自民党给出的回应远远不够。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裂缝,公明党选择把选举支持、议会票选的筹码先收回口袋。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非空穴来风,围绕政治献金与派系利益的舆论与证据,已把一个原本可以慢慢掩盖的问题变成了不得不面对的裂缝。

那天的会面持续了一个半小时,齐藤在记者会上直言“关于自公联合,将暂时归零”,并表示在接下来的首相指名投票中不会将票投给自民党候选人——他打算在第一轮把票投给自己。短短一句“暂时归零”,把二十六年的默契变成了没有预演的冷场。

回顾这段关系的历史,公明党自1999年起就与自民党结成执政联盟。二十六年,换了几届首相,也换了无数争议,但联盟像老房子的梁柱,支撑着日本政治的某种稳定局面。如今梁柱之一被人搬走,整座房子的平衡开始出现吱呀声。

现实的后果来得比情绪更直接。自民党在众议院并无绝对多数,公明党撤出意味着高市早苗能否在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中顺利当选,变得不再铁板钉钉。议会投票可能被推迟,反对党则有机会在分裂的窗口里尝试联合提名,把这场看似内定的权力交接,变成一场真正的较量。日本政坛最需要的,不是新口号,而是能拿出稳定多数与明确路线的联盟。

把镜头拉近一点,会看到更复杂的缠绕:有人指责高市在人事安排上重用了牵涉献金争议的议员,让公明党无法释怀;有人关注高市在历史认知、靖国神社问题以及移民政策上的立场,虽在部分会谈中取得了口头上的“基本共识”,但关于政治资金透明度的那一条没有被划掉。许多支持着公明党基层的地方议员,此刻也在思考:为一个不再值得公开解释的盟友去背书,还值吗?这些疑问堆叠成了退出的底气。

政治的断裂会带来连锁反应。短期看,是首相产生程序的震荡,是预算与法案推进的不确定性;中期看,是政党之间的重组,是选民对政治信任的再评估。若在野党能在投票中形成临时联盟,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自民主导格局就会出现裂缝。对外,东京在与盟友对接、在迎接外宾(包括本月外界关注的美日首脑会晤)时,也会被这台内政闹剧拖慢节奏。

有人会把这场风波看作权力的正常博弈:选票就是筹码,政治就是谈判。也有人会把它看成制度缺陷的反射:当党内清洗、派系操作和金权疑云成为日常,政治本身的公信力就被蚕食。公明党选择在此时亮剑,不是为了制造戏剧,而是一种政治风险与信任成本的计算——在他们看来,继续为自民党解释丑闻已经到了极限。

对于高市而言,短期内她需要的不只是拉拢眼下可能的盟友,更需要回应公共舆论的疑虑,让疑云散去。对于公明党而言,退出并非彻底决裂,而是一次重置关系的宣言:合作可以重启,但前提是信任能被修复。两党都知道,政治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需要被说服的选民。

东京的政治舞台刚刚翻页,下一幕会是谁在台上?或许是匆忙的妥协,也可能是长时间的拉锯。公众的耐心有限,但政治的后果却会持续很久。秋末的风吹进议会的窗里,带着不安与期待。政治家们的下一步,不只影响谁坐在首相官邸的椅子上,更决定了这座岛国能否在动荡中找到新的平衡。

留下一点味道:分手声明写得很正式,但真正的修复需要更多证据与诚意。若只把问题当作短暂的噪声压下,那么不久后,另一阵更大的噪声可能再次把这座政治房屋掀翻。希望权力的游戏,能给屏幕外的普通人留下一点温度,而不是只剩下冷漠的计算。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