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直白点说,正是红牛、可乐、气泡水最常用的小尺寸盖!厚度介于 0.213~0.250 毫米、直径介于 50~63 毫米,连沙特税号 8309.90.70.00.00 都标得清清楚楚,可见是早有准备。 要知道这时候距离中国和沙特的铝产业大合作签约才刚过去 10 天,9 月 29 日中国铝型材巨头 AAG 亚铝集团才刚和沙特的 ALUPCO 公司敲定协议,要共同投资 5 亿美元在沙特利雅得建中东最大的铝加工产业基地。 规划占地面积达 150 万平方米,建成后铝型材年产能能到 20 万公吨,还能造 3000 万套太阳能板边框和 3 万个住宅模块,直接能给沙特创造 1800 个就业岗位,摆明了是帮着沙特完善铝产业链,实现他们 “2030 愿景” 里的经济多元化目标。结果这边合作的 ink 还没干,那边就对中国产的铝制产品下手了,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更别说中国这些年在能源领域对沙特的支持有多实在。福建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总投资 448 亿元人民币,是福建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年产 150 万吨乙烯及下游产品,能撬动上下游近 2000 亿元投资,习近平主席都专门关心过这个项目的建设,2024 年 1 月刚完成最终投资决策,现在还在热火朝天建设中,预计 2026 年就能投产。 辽宁盘锦还有个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更是高达 837 亿元,建 1500 万吨 / 年炼油、165 万吨 / 年乙烯的装置,32 套生产装置已经开工 28 套,开工率 87.5%,投产后能让华锦集团跻身国内石化产业第一方阵,每年销售收入能到 1500 亿元。 这两个项目都是中沙 “一带一路” 合作的重头戏,等于中国帮着沙特把石油资源变成了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实实在在帮他们赚钱。 再说这易拉罐铝盖,中国产品能进入沙特市场根本不是靠什么倾销,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优势。中国铝加工产业从铝土矿冶炼到精密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就拿这种小铝盖来说,原材料供应稳定,生产工艺成熟,品控严格还能控制成本,自然在价格上有优势。 沙特自己也有超过 100 家铝制品加工厂,最主要的 5 家型材厂总年产量才 14.4 万公吨以上,而中国帮他们建的新基地年产能就有 20 万公吨,可见本土产业竞争力本就有限。沙特所谓的 “倾销”,说白了就是本土企业扛不住中国产品的性价比,转头就找政府帮忙搞贸易保护。 这次反倾销调查还特地划定了 2024 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的倾销调查期,以及 2021 年到 2024 年的损害调查期,这几年正是中沙合作密集落地的时候。 中国一边帮沙特建百亿美元级的石化项目,一边帮他们建中东最大的铝加工基地,连技术带资金带市场一起送上门,结果就因为中国的小铝盖卖得好,就被扣上 “倾销” 的帽子。 要知道这种铝盖是日常消费品的配套件,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当地饮料厂商的成本,最终还是沙特消费者买单,搞反倾销最后坑的其实是自己人。 更讽刺的是,沙特之前还在享受中国产品的便利,从建筑用的铝型材到现在被调查的饮料瓶盖,中国铝制品早就融入了沙特的日常生活。 沙特市场对建筑用铝材的需求每年以 9%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之前预计从 2010 年的 9.2 亿美元涨到 14.42 亿美元,这些需求里不少都靠中国产品满足。 中国企业没借着合作的机会抬高价格,反而靠着规模效应提供平价产品,现在却要被反倾销调查,这波操作实在让人寒心。 想想这些年中国对沙特的支持,能源上相互依存,基建上鼎力相助,产业上携手共建,结果换回来的却是对着一个小铝盖的反倾销立案。 要是没有中国帮着建石化项目、铝加工基地,沙特的产业升级还得慢上不少,现在刚看到点成效,就忙着对帮助自己的伙伴下手,这 “白眼狼” 的名声真是一点不冤枉。
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矛头直指中国商品—
康安说历史
2025-10-11 01:05:39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