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手中有救命符:他想用一个宝贝,换自己一条命! 周磐这人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充满了矛盾和选择。他出身湖南邵阳的农家,却凭着一股子聪明劲考进了保定军校,后来又在陆军大学深造,这在当年可是妥妥的科班精英。早年在湘军里,他从最底层的排长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了上来。 有意思的是,咱们的彭德怀元帅,早年也曾在周磐手下当过兵。 那时候的周磐,对彭老总可是青眼有加,不仅觉得他是个打仗的好苗子,还自掏腰包资助他。彭老总想去广东闯荡,周磐二话不说塞给他20块银元;后来彭老总父亲去世,他又送去200块大洋作安葬费。那份情谊,在当时看是实打实的。 可道不同,不相为谋。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彭老总投身革命,为穷苦百姓打天下,而周磐却在“马日事变”的血雨腥风中,选择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他不仅没有阻止屠杀,反而借机升官,从此铁了心跟着国民党走。 他确实有几分军事才能,北伐时打过硬仗,立过战功。但也正因为这份“能耐”,他手上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特别是在湘西围剿贺龙、肖克领导的红军时,他带着五千人马死缠烂打四个月,直接导致我军近万名将士牺牲。 这笔血债,让他彻底成了我党名单上一个罪不可赦的名字。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周磐还不死心,在湘西拉起一支近两万人的队伍,妄图螳臂当车。结果自然是被解放大军冲得七零八落。他自己化装成平民,偷偷潜伏在昆明,本想躲过风头,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人民的审判。数罪并罚,一个“死刑”,是他罪恶一生的最终注脚。 眼看黄土就要埋到脖子了,周磐在无尽的恐惧中,猛然想起了自己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秘密,一件商代青铜器的盖子。 故事要回到1919年的湖南桃源。一个叫艾清宴的农民在自家地里刨食,一锄头下去,“当”的一声,碰到了个硬家伙。他扒开土一看,一个硕大无比、纹饰精美的青铜罐子露了出来。这玩意儿一看就不是凡品,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一个湖北来的古董商人石瑜璋闻风而动,揣着400块银元就找上了门。艾家人哪见过这么多钱,当场就懵了,晕乎乎地就把器身卖给了他。可艾家儿子留了个心眼,觉得这事不简单,偷偷把罐子的盖子抱走,找了当地小学校长钟逢雨掌眼。 钟校长是个文化人,一看这盖子就傻眼了,连声说:“国宝,这是国宝啊!”他赶紧凑了800块银元,想把整件宝贝买下来,可等艾家人再回去,那商人早就抱着器身跑得没影了。就这样,一件举世无双的国宝,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午后,身首分离。 器身后来被商人石瑜璋辗转卖到了上海,又流落海外,先是被美国石油大亨收藏,后来又到了日本藏家手里。2001年,它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现身,拍出了924.6万美元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 而那个盖子呢?它的命运,则和周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1925年,周磐的部队正好驻扎在桃源。那个得了器身的商人石瑜璋贼心不死,托人找到周磐,想让他用军队的势力把盖子搞到手,还许诺了重金。周磐表面上义正言辞,报告给了师长贺耀祖,说要去“保护国宝”。结果派兵去钟校长家一搜,扑了个空。 钟校长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这宝贝自己保不住,索性主动找到周磐,说愿意把盖子“捐”出来,只求能给学校资助点经费。周磐当场给了些钱,转手就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器盖,悄悄地藏进了自己的私囊,这一藏,就是整整25年。 现在,这个盖子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面对周磐的“献宝求生”,我方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他交出的正是失散多年的皿天全方罍的器盖,真品无疑。这件国宝的盖子能够重见天日,确实是大功一件。1952年,器盖被正式移交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但是,功是功,过是过。一件国宝,终究抵不过累累血债。经过反复核查与审议,周磐的最终判决依然是:维持原判。 1952年7月,周磐在昆明被执行枪决。 他用一个惊天秘密换来了两年的苟延残喘,但终究没能逃脱正义的审判。 器盖虽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器身仍在海外漂泊。身首异处近百年,成了无数文博人心中的痛。直到2013年,机会终于来了。皿天全方罍的器身将再次出现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 这一次,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和收藏家,组成了一个“追宝天团”,决心要让国宝回家。他们带着用3D打印技术精准复制的器盖模型远赴美国,与当时的藏家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当中方代表将模型与器身完美合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那位法国藏家同意以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将器身转让给中方。2014年6月,这件漂泊了近一个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到了故乡湖南。当器盖与器身重新合为一体时,那份跨越百年的期盼与守候,让无数人为之泪目。
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
趣史小研究
2025-10-10 13:23:4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