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今年第一季度涌入上海的九万多名美国游客,竟意外地成了中国“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09 10:22:14

北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今年第一季度涌入上海的九万多名美国游客,竟意外地成了中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支最强悍的“雇佣军”。他们用亲身体验,把美国主流媒体精心编织的谎言,撕了个粉碎。 说白了,我们中国敢于敞开大门,对世界发达国家实行免签政策,让人家进来瞧一瞧,这就是一种底气十足的自信,可比光嘴上喊着自信厉害多了! 你想啊,在好多外国人的印象里,中国好像还停留在 50 年代的旧模样,他们哪里能想到,我们中国虽是发展中国家,可那变化就跟坐火箭似的,时时刻刻都在翻新,城市的面貌那是一天一个样。 就拿国际机场来说吧,那些美国游客一下飞机眼睛都直了。上海浦东机场里的智能设备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海关的旅检指挥中心就像个 “最强大脑”,靠着 AI 技术能自动筛查风险人员,连行李都能智能追踪。 有个美国大叔拍视频说,他本来以为通关要排大长队,结果把护照往自助机上一放,不到 10 秒就完成了退税核验,整个流程下来也就 5 分钟,比在美国机场省了快一小时。 更贴心的是,机场里还有智能机器人帮着运行李,不用自己扛着箱子到处跑,这服务让他们直呼 “没想到”。 紧接着他们坐地铁去市区,又被上海的交通给惊着了。上海地铁早就推出了 24 小时英语服务,不管是站台广播还是服务热线,随时都能找到能沟通的人。 有对美国老夫妻说,他们从浦东机场坐 2 号线去南京路,全程四十多分钟,列车又稳又安静,到站提示看得清清楚楚,压根不用担心坐过站。 而且现在上海地铁的运营里程早就超过了 800 公里,想去哪儿都能直达,这比纽约地铁的混乱状况强太多了。 到了街上,移动支付的便利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以前美国媒体总说中国支付方式落后,可这些游客发现,不管是南京路的老字号商店,还是巷子里的小笼包铺,掏出手机 “碰一下” 就能付钱,根本不用带现金。 支付宝的数据显示,今年外国游客用这种 “碰一下支付” 的消费额涨了 500%,光上海就有 4 个商圈挤进出境消费热门榜前列。 有个美国小伙子在夜市拍视频,手里举着烤串说:“在旧金山我还在用磁条信用卡,这里连卖煎饼的阿姨都能用手机收钱,这差距太明显了!” 这些美国游客待的时间还不短,平均下来都要住 4 到 6 天,不少人还会去周边城市逛逛。他们不光去外滩、陆家嘴这些地标,还爱钻进里弄、菜市场看日常景象,尝小笼包、馄饨这些家常小吃。 有位 30 多年前来过上海的美国阿姨,站在黄浦江畔看着陆家嘴的高楼群感慨,现在的上海天际线比她去过的任何城市都漂亮,公园绿地里锻炼的人满脸笑容,完全不是美国媒体说的那样。 而且他们发现,上海的住宿服务评分高达 4.4 分,半夜出门逛夜市也一点不慌,这安全感在欧美很多城市都找不到。 因为这些亲身体验,美国游客成了最实在的 “宣传员”。他们把拍到的智能机场、便捷地铁、热闹夜市发到社交平台,配文说 “美国媒体骗了我”,好多视频一夜之间转发就破百万。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的数据显示,20 个受访国家里,对中国有正面看法的人第一次超过了 50%,这其中少不了这些游客的功劳。要知道,美国政府以前花几千万搞对华宣传,现在抵不过游客一句 “我亲眼看见的”。 其实这背后就是 144 小时免签政策的力量,中国从 2024 年起对 50 多个国家放开免签,就是想让大家亲眼看看真实的样子。 这种开放不是为了赚几张门票钱,而是明白 “事实比辩解管用”—— 你说一万句中国好,不如让人家自己走一走、看一看。就像外交部发言人常说的,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是藏在敞开的大门里,藏在游客的笑容里,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 现在这九万多名美国游客带回去的,是最鲜活的中国印象。他们用亲身经历撕碎了虚假报道,让更多美国人知道,中国的发展不是神话,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 说到底,这种 “让事实说话” 的宣传才最高明。你觉得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他们还能发现哪些被忽略的中国亮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92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