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欧美坚决不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怎样?说句扎心的,要是拿不到欧美适航证,C91

史鉴奇谈 2025-10-08 14:02:17

如果欧美坚决不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怎样?说句扎心的,要是拿不到欧美适航证,C919就没法干掉波音。对一架新飞机来说,这张证就是能不能跨入国际市场的“门票”。没有FAA和EASA的点头,它就无法在欧美天空飞,也很难打进更多敏感市场。买家们其实更看重的是心理安全感:欧美认可了,飞机就更值钱、更靠谱。   c919从立项那天起就盯着全球市场,可FAA和EASA这两个机构握着话语权,它们不点头,这架飞机就真没法在欧美领空落地。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ARJ21的例子就摆在那儿。那款支线客机2014年就拿了中国民航局的证,可FAA的认证拖了多少年都没下文,国际市场拓展直接卡了壳。C919的目标是跟波音737、空客A320掰手腕,这俩对手早把欧美市场吃透了,没有适航证的C919连同台竞技的资格都没有。   买家们的心态其实特现实,他们要的不只是飞机本身,更是那张证背后的“安全感”。《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说得明白,美欧搞了几十年适航标准,全世界都认这套体系。航空公司买飞机是笔大投入,谁也不敢赌一个没被欧美认可的机型,万一出点岔子,声誉和成本都扛不住。   没有国际订单,C919的规模化生产就难办。飞机制造业讲究“以量换价”,产量上不去,分摊到每架机的研发成本就降不下来。东航虽然接收了首架机,国内订单也有一千多架,但全球市场的蛋糕更大,波音报告都说中国未来会占全球新客机需求的五分之一,丢了国际市场太可惜。   但咱也不是没后手,国内市场的体量足够撑住C919的初期发展。中国民航市场增长速度摆在那儿,到2041年乘客数量还要翻两倍,光满足自家需求就能让商飞忙一阵。2023年5月C919商业首飞后,东航已经把它投到了虹桥到天府的航线,后续还会扩展更多线路,这些运营数据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单”。   更关键的是,咱在推动适航标准的对等认可。中国民航局一直在跟欧美谈双边协议,副司长王京玲去年就说过,期望年底能签新协议,让中方的审定能力得到更多承认。这步棋走得很关键,要是能实现对等互认,就不用再被动等着别人点头,C919拿证的主动权能多不少。   商飞也吸取了ARJ21的教训,早就启动了EASA的适航申请,2022年底就开始接受审定了。总经理贺东风说过,C919进入市场的速度会比ARJ21快,这种提前布局能少走很多弯路。就算欧美那边卡得紧,这些准备工作也能为后续突破打下基础。   而且产业链的自主化正在给C919撑腰。中国民航局明确说了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从技术设备到操作系统都在发力。之前C919有些部件依赖进口,现在CJ-1000A国产发动机这些关键技术在突破,等产业链完全自主了,就算欧美卡证,咱也能硬气不少。   国际市场也不全是“唯欧美论”,不少发展中国家对适航标准的看法更灵活。他们更看重性价比和供货稳定性,要是C919在国内运营得顺风顺水,口碑打出去了,这些市场说不定会主动抛来橄榄枝。中国民航局2024年就说要推动国产民机走出国门,这些市场正是突破口。   退一步说,就算短期打不进欧美核心市场,C919也能靠国内运营积累资本。航空公司的实际运营数据最有说服力,油耗、维护成本、乘客体验这些硬指标,只要表现比波音、空客不差,自然会有人愿意冒险尝试。北京社科院的王鹏就说过,商业运营能帮C919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竞争力会慢慢上来。   波音和空客也未必希望C919一直被卡着。这两家垄断市场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高利润,C919的入局能倒逼它们降价升级,不少航空公司其实等着新玩家打破格局。要是欧美因为卡证丢了这种竞争带来的好处,行业内部说不定会有不同声音。   当然,谁都想一步到位拿证进入全球市场,但真被卡了脖子,C919也不会就此停滞。它会先在国内把根基扎稳,靠一千多架订单跑通量产和运营,再借着适航协议谈判的推进慢慢突破。就像当年高铁从国内走向国际一样,实力够了,市场自然会打开。   欧美要是真把路堵死,反而会加速中国适航标准的国际化。现在越来越多国家跟中国有航空合作,只要咱们的标准够严格、够可靠,慢慢也能获得国际认可。到时候不是C919求着要证,而是欧美得考虑要不要承认中国的标准,这才是更长远的破局之道。   信源:环球网《中国欲年内与欧美达成新适航协议,助推C919打入国际市场》

0 阅读:5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