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美国游客涌入中国,回国后坦言:客观对比,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这段时间来中国的美国游客确实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不光是上海,今年一季度上海一地接待的美国游客就有 91622 人次,比去年涨了 25.52%,北京那边更猛,一季度美洲游客直接冲到 9.3 万人次,增幅 28.7%,这些数字可不是编的,都是两地政府实打实的统计数据。 这些人带着美国媒体给的固有印象来,回去后却在社交媒体上集体 “反转”,说亲眼见的中国跟听来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客观比下来优势藏都藏不住。 最直观的冲击几乎都发生在刚下飞机那一刻,中国的机场真不是盖的。就说上海浦东和北京大兴这两个机场,美国游客走进去第一反应大多是 “以为进了未来航站楼”。 大兴机场的智能值机柜台扫个护照就能搞定行李托运,浦东机场国际中转不用出海关,20 分钟就能转完机,这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想都不敢想 —— 那边的航站楼还是上世纪的老装修,值机队伍能排到门外,中转要重新过安检,没俩小时根本搞不定,有美国游客吐槽在肯尼迪机场赶中转,跑断腿还差点误机,对比之下中国机场简直是 “通关天花板”。 机场只是开胃菜,真正让美国游客惊掉下巴的是中国的高铁。有个美国博主在小红书上发视频,说从北京坐高铁去上海,四个半小时就到了,全程稳得能立住硬币,座位比美国飞机经济舱还宽敞,车上还能点外卖送到座位上。 他特意查了下数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都曾吐槽,美国的高铁里程基本是零,而中国现在早飙到 2.8 万英里,列车时速能到 220 英里,这数字甩了美国几条街。美国不是没有铁路,可那所谓的 “高速列车” 阿西乐特快,时速才 68 英里,比中国的普通动车还慢,有记者从华盛顿坐火车去波士顿,本来六七个小时的路,遇上降雨直接延误到 13 小时,车上乘客都见怪不怪了。 更离谱的是美国的 “日落号” 列车,每周才三趟,准点率低到 4.5%,有美国游客调侃,坐这趟车还不如走路,至少能自己掌握时间。对比下来,中国高铁 95% 以上的准点率简直是 “神仙操作”,也难怪好多美国游客回去后都在呼吁,赶紧把中国高铁技术引进过去。 出了车站,城市里的日常便利度又给了美国游客新一轮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早就达到 86%,不管是大商场还是路边摊,扫个码就能付钱,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挂着微信支付宝收款码。 有个美国游客说,他刚到中国时还揣着一沓现金,结果三天下来一分没花出去,买瓶水、乘地铁全用手机搞定,最后把现金又原封不动带了回去。这在美國根本不敢想,美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才 48%,大部分地方还得用信用卡,找零的时候一堆硬币能把口袋撑破,有时候忘带钱包连杯咖啡都买不了。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智慧城市的细节,比如上海的地铁能实时显示到站时间,手机 APP 能查哪节车厢人少,北京的公交能扫码乘车还能看拥挤度,这些操作在美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里,简直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除了基建和便利度,中国的安全和生活成本也让美国游客直呼 “羡慕”。有个在美国 “不同声音” 网站发文的游客说,他和妻子在中国转了 9 个城市,只见到过一个流浪汉,街道干净得看不到垃圾,每天都有环卫工人定时清扫,这跟美国街头随处可见的帐篷、垃圾形成了鲜明对比。 数据也能佐证,上海的刑事犯罪率才 18.3 人 / 万人,而纽约 2023 年的犯罪率比疫情前涨了 21%,抢劫案飙升 26%,超过三分之二的纽约人都担心自己会成为受害者。这位游客还说了个亲身经历,在乐山大佛丢了装着钱包和护照的夹克,报警后 3 小时警察就给送了回来,他说这在美国想都不敢想,丢了东西报警基本就是 “登记一下走个过场”。 生活成本的差距更让美国游客心态失衡,小红书上的 “中美对账” 里全是这样的例子。有个叫 julianna 的美国网友说,她月薪税前 3000 美元,叫一次救护车就要 3000 美元,相当于一个月白干,而中国网友告诉他,国内救护车也就几百块人民币。 还有个美国游客哽咽着说,他上大学欠了 45 万美元贷款,跟签了 “奴隶合同” 一样,可中国朋友告诉他,一年大学学费才 798 美元,九年义务教育还几乎免费。 要知道美国有 4360 万人背着学生贷款,占成年人口的 17%,还有数百万 50 岁以上的人没还清,对比之下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简直是 “温柔暴击”。 这些美国游客把这些经历发到社交媒体上,底下全是同类感慨,有人说原来中国不是美国媒体说的那样,有人说来了才知道什么叫 “基建狂魔”,还有人直接计划着下次带家人再来。 毕竟眼见为实,那些冰冷的数据和真实的体验摆在一起,谁强谁弱一目了然,也难怪越来越多的美国游客来了之后,都成了中国的 “自来水”。
有什么事是你去了美国才知道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