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跪地让孩子踩背是感恩还是绑架#【南都快评:家长跪地让孩子踩背的“感恩教育”

南方都市报 2025-10-08 10:29:33

#家长跪地让孩子踩背是感恩还是绑架#【南都快评:家长跪地让孩子踩背的“感恩教育”无异于情感绑架】近日,河南省中牟县一所中学上演了令人错愕的一幕:家长们双膝跪地,排成一排,学生们则蒙住双眼,在旁人搀扶下,战战兢兢地从父母背上踩过。这段视频以“愧疚教育”的标签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争议。

对此,校方10月7日回应称,这是9月30日该校高一年级举办家校共育活动,个别班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举行“感恩教育”拓展活动,因具体细节考虑不周,引发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在此表示歉意。

众所周知,教育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当教育需要通过家长跪地、子女“踩背”这种极具象征意味的肢体动作来完成时,这恐怕不是“感恩”,而是沦为了一种披着教育外衣对稚嫩心灵的“驯化”。这场活动,无论初衷被描绘得怎么美好,其形式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甚至是一种无声暴力:它试图将抽象的感恩之情,以一种带有屈从与压迫色彩的身体仪式具象化,无疑会让人感到严重不适。

不难发现,所谓“愧疚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危险的情感绑架。它似乎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看,我们(父母/师长)已经为你付出了尊严,做出了如此‘牺牲’,你怎能不感到愧疚?怎能不以此鞭策自己,用努力和成绩来回报?”这种由惊吓、震撼和目睹父母“受难”而瞬间催生出的不安与负罪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感恩。感恩,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体察,源于对父母辛劳的理解与共情,而通过制造戏剧性场面、激发愧疚感来进行的“感恩速成”,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胁迫,虽然可能短暂地攫住孩子的心,却极有可能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更值得深思的是活动中让学生蒙眼这一细节。活动组织者或许意在增加“惊喜”或“震撼”效果,但这恰恰暴露了其深知此举可能引发抗拒与心理不适。当那个女同学摘开眼罩,发现刚刚踩过的是自己父母而瞬间崩溃大哭时,这一幕近乎残忍:这并非感动的泪水,而是惊吓、困惑、自责与对父母处境心痛交织的复杂情绪爆发。这种在未知情况下对至亲完成的“仪式”,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情感“突袭”,它剥夺了孩子理解和选择的权利,强行将他们置于一个必须接受并内化这种“愧疚”的境地。

将感恩与如此屈辱性的身体姿态捆绑,是对感恩本质的极大误解。真正的感恩,是平等的,是双向的,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之上的情感流动。它不需要一方跪在尘土里、另一方踩在脊背上才能彰显。恰恰相反,健康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挺直腰杆站在阳光下,感受爱、学会爱,并自然而然地生出回报爱的意愿。而这场活动,有意无意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爱需要以尊严的让渡来证明。这非但不能促进亲子间的健康关系,反而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我的存在本身就是父母负担”的扭曲认知,或是对这种沉重情感表达方式的恐惧与疏离。

教育的创新不能违背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科学。任何以“爱”为名、以“感恩”为口号,实则通过制造心理压力、操控情感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式,都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大众需要的是能够激发内在动力、培养同理心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而不是训练条件反射般的顺从与愧疚。

0 阅读:1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