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今日正式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由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

掘密探索 2025-10-07 11:53:23

美国今日正式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对由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   美国这收费规则整得挺复杂,但核心就三句话:中国船东/运营商的船,每吨收50美元,2028年涨到140美元。   中国造的船,要么按每吨18美元交,要么按每个集装箱120美元交,外国运汽车的船,每吨收14美元。   如果一艘船既是中国造的,又是中国公司运营的,那费用能飙到350万美元——相当于跑两趟中美航线的利润全搭进去。 政策一出来,美国国内直接吵翻了:美国农业联合会算过,一个集装箱多收120美元,爱荷华州的大豆出口商每月利润得少5%;摩根士丹利说,美国家庭每年买东西得多花1.2%-1.8%,穷人最倒霉。   政客和本土造船厂,拍手叫好,说“这招能救美国造船业”,但世界航运理事会直接泼冷水:中国造船业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订单,美国想靠收钱逆袭?“相当于用勺子挖穿喜马拉雅山,累死也挖不动”。   政策还没生效,市场先乱了套:中远海运这些大公司开始调整船队,有的船绕道加拿大温哥华,再通过卡车把货拉到美国,成本直接涨15%,美国西海岸港口今年二季度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少了7.8%,但美线运费却涨了21%。   好多企业急着提前囤货,或者找欧洲、东南亚的港口中转,结果这些港口突然爆满,跟春运火车站似的。   看美国这波操作,第一反应就是“脑子瓦特了”,表面是打压中国航运,结果更像“七伤拳”——   中国短期确实肉疼,但中国造船厂订单排到三年后,中欧、中非航线不受影响,长期看不过是“换个赛道跑”。   美国本土企业成本飙升,老百姓买东西更贵,港口没货装,最后还得用纳税人的钱补贴造船厂——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自己家房子抵押了,去赌别人家的股票”。   全球航运效率变低,供应链成本涨,最后所有东西都得涨价,欧洲、东南亚港口可能短期赚点,但长期看,全球贸易的“血管”被堵了,谁也跑不了。   更搞笑的是,美国这招暴露了他们的“短视症”,中国航运业能起来,靠的是几十年攒技术、建港口、搞全球网络,不是靠收钱就能打垮的,美国要是真想救造船业,不如把钱投在研发、培养工人上,而不是玩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蠢招。   这场闹剧最后会怎么收场?估计就像航运分析师说的,当全球贸易的齿轮被卡住,所有人都会听到刺耳的摩擦声,而美国,可能就是那个最先被齿轮卡掉牙的倒霉蛋。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