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矿山崔培军真是个谜,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企业了。 说这个企业有钱吧,7000多个员工,一年的实际利润仅有2亿元,平时也很少看到与河南矿山企业相关的宣传,曝光度较少。 这家企业的钱袋子确实让人看不明白。账面上年利润2.6亿,在制造业里不算突出,可创始人崔培军偏偏把1.7亿都分给了员工。这相当于每赚十块钱,就有六块多进了员工口袋。如此大方的手笔,在当今民营企业里实在罕见。 老崔常说:“挣一块钱,发八九毛。”这话听起来像在夸口,可他真这么做了。去年中秋,他给19000多名员工父母每人发了600元礼金,现场六大袋现金摆开,红彤彤的钞票递到老人手里。有人质疑这是作秀,但能连续十几年坚持作秀,这份执着也令人动容。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的管理方式。河南矿山从不打卡,下雪天可以晚到,有事打个电话就行。这种信任在如今严苛的管理制度下宛如清流。老崔坚信:“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这份朴素信念,恰恰成了凝聚人心的力量。 厂里数钱比赛热闹非凡,员工三十人一组,比赛数多少拿多少。老崔在热闹中悄悄传递着理念:工作不能只求快,要求稳。这比多少培训课都来得有效。 他对员工的好,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员工结婚缺钱,他二话不说多给五万;妇女节给女工发补贴,麦收季发收割机补贴;连续十三次组织四千多名职工父母出游,连大巴司机都亲自递烟叮嘱。这些点滴温暖,织成了一张情感之网。 2004年,一个因贫弃学女孩触动了他。从此他每年捐资百万助学金,至今已帮助4800多名学生。这份善心,早已超越企业边界。 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家“散财”企业,经营却蒸蒸日上。今年开工首日订单就近3亿元,产品卖到全球122个国家。在中国宝武、中核集团等央企的车间里,河南矿山的起重机安稳运转。这难道就是“财散人聚”的智慧? 老崔14岁揣着35块钱外出闯荡,从眼镜店到起重机经销部,2002年回乡创办河南矿山。他总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份专注,让他把七人团队带成了行业标杆。 现在社会习惯了“利润向老板集中”,突然冒出个反向操作的老崔,难怪大家看不懂。当别人在压缩人力成本时,他却把真金白银往员工手里塞。这种“反常”,恰恰映照出当下的生态失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老崔们的实践,正是在微观层面响应着宏大命题。若所有企业都如此善待员工,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温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全网炸锅了中秋给员工发一千多万,员工却……原来河南矿山集团的中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