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猜测特朗普“台海战略”倾向于“有限承诺”+“离岸制衡”】美国《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4日刊出一篇投书指出,特朗普“对台战略”正在成形,有两大支柱,其一是“有限承诺”(对直接防卫台湾的克制),其二是“离岸制衡”(建立责任分担的同盟体系)。 该文主要聚焦于美国国防部(战争部)副部长柯尔比(Elbridge Colby)为代表的“克制派”观点。“克制派”虽然承认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也警告台湾是东亚的火药桶,更倾向于强化台湾的自我防卫能力,将台湾打造成能“吓阻大陆的豪猪”在,而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似乎正倒向克制派(restrainers)阵营。 克制派认为,美军若直接介入台海冲突,代价将远高于利益。他们强调,避免两个核大国间的“世界末日对撞”,应凌驾于其他战略目标之上。比如,美国学者卡瓦讷(Jennifer Kavanagh)与沃海默(Stephen Wertheim)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刊出近似“弃台论”的专文《台湾情结:美国战略不该寄托在一场无法获胜的战争》,呼吁华府不要把台湾当成是亚洲战略的核心、不要过度高估台湾的重要性,更要为台湾的可能沦陷预作布局,尽可能降低中国统一对美国的冲击。 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的基调,显然正朝“克制派”靠拢。柯伯吉在其2021年出版的《拒止战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一书中指出,美国应尽可能维持台湾地区、菲律宾与韩国在其防卫圈内,但同时必须“设计一套不让美国人民承受过多负担的防卫策略”。 这样的战略蓝图有两个核心:第一是限制美国直接防卫台湾的程度;第二则是强化“负担分摊”的联盟体系。这引出关键问题:特朗普究竟要哪一方承担更大责任?是美国透过军售强化台湾防卫,还是要求台湾自行提高军费?很显然,特朗普倾向后者。柯伯吉曾表示,台湾应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10%。 在此背景下,美国愈加密切监控台湾的军费预算,视其为是否具备自卫决心的指标。此外,美政府也正推动更新版的“亚洲安全联盟架构”,希望在台海危机时,让印太盟国分担防卫责任。美方官员今年7月曾敦促日本与澳洲明确说明,若美中“因台湾开战”,两国将扮演什么角色。这项做法的推动者柯尔比在参议院听证时就强调,美国必须“以人民可接受的成本与风险,进行台湾的有限防卫”,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川普政府可能将采取“离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策略——即美国在后方支持,让亚洲盟友(如日本、韩国、澳洲)承担更多实际责任,以确保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不因战争结果而动摇。 文章认为,台湾已察觉到美国的这些信号,正积极强化与欧洲、英国及日本的安全合作。尽管部分欧洲国家曾派遣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以示支持,但专家普遍认为,他们并不比华府更愿意为台湾承担真正的战争代价。 整体而言,特朗普版的“台湾战略”已逐渐成形,核心是减少美方军事负担、要求台湾“自立防卫”,并推动“印太盟国”共同承担风险。这种“有限承诺”与“离岸制衡”模式,将成为未来台海形势的最大变量。
特朗普对中国一退再退,引发美国对华鹰派严重不满?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特朗普会继续对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