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   日本短短十几年换了十好几任,

阿智通鉴 2025-10-06 09:51:48

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   日本短短十几年换了十好几任,岸田文雄刚稳了没两年,又传出支持率暴跌的消息,但你看日本社会该干嘛干嘛,经济、外交、民生从来没因为换首相乱过阵脚,这背后的门道可深了。   说白了,那些在前台抛头露面的首相,顶多说算个“形象代言人”,真正攥着国家实权的,是藏在幕后的世家大族和他们织成的权力网络。   日本的政治圈早就被几大政治世家盘得死死的,这些家族往上数几代全是政坛大佬,人脉、资源、影响力代代相传,不是随便哪个“政治素人”能撼动的。   就说安倍晋三,他外公岸信介是二战后的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差点就坐上首相宝座,叔父佐藤荣作也当过首相,一家子等于垄断了半个世纪的日本政坛核心资源。安倍能两次出任首相、掌权八年,靠的可不是自己有多能干,而是背后安倍家族攒下的家底,还有和其他世家的利益交换。   再看麻生太郎,祖上是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家里既有政治根基又有财阀背景,就算他在首相位置上没干出啥亮眼成绩,照样能在自民党里呼风唤雨。这些世家彼此联姻、互相扶持,早就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权力网,首相的位置不过是他们轮流坐庄的“交椅”,换个人坐而已,网还是那张网。   光有政治世家还不够,背后得有财阀撑腰。三井、三菱、住友这些老牌财阀,从明治时期就和日本政府绑在一起,现在依然掌控着日本的经济命脉。财阀需要政策倾斜,世家需要资金支持选举和运作,两边一拍即合,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   不管谁当首相,都得先给这些财阀“交差”,产业政策、税收优惠、对外经贸谈判,核心都是围绕财阀的利益转。就像日本的汽车产业,不管是福田康夫还是菅义伟当首相,都得拼了命维护丰田、本田的海外市场,因为这关系到财阀的钱袋子,也关系到世家的政治。财阀的利益不变,日本的经济基本盘就稳,首相换得再勤,也动不了这些根本利益。   更关键的是,日本还有一群“永不下课”的“隐形掌权者”——高级文官。日本各省厅的事务次官,也就是部门里的“二把手”,几乎全是从基层文官一步步熬上来的,精通政策细节,熟悉运作规则,而且任期稳定得很。   首相和内阁大臣可能半年就换一拨,但事务次官们能在岗位上干十年八年,国家的具体政策全靠他们操盘。就像防卫省之前新设“防卫审议官”,看着是内阁的决定,实则是事务次官们为了对接国际会议、理顺内部流程搞的调整,就算防卫大臣换了人,这个职位该干嘛还干嘛。   首相们大多是搞政治出身,对具体的行政事务一知半解,很多时候就是在文官们拟好的文件上签字,真遇上大事,还得回头请教这些“老官僚”。有这群专业且稳定的文官在,就算首相频繁更迭,政府机器也能照样转得顺顺当当。   而且日本的政党格局也帮着稳住了局面。自民党能几十年霸占执政地位,靠的就是背后世家和财阀的支持,党内的“派阀”其实就是不同世家的利益代表。首相的更替往往是派阀之间的“权力平衡”,比如森喜朗派、麻生派、安倍派轮流推出自己的候选人,本质上是换个代表出来站台,背后的统治核心没变。   就算偶尔有民主党这样的在野党上台,比如菅直人、野田佳彦那几年,也因为没有世家和财阀的深度绑定,政策推不动,支持率上不去,没两年就下台了,最后还是得把权力交回自民党手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游戏玩久了,老百姓也明白过来,首相是谁不重要,反正日子该过还得过,自然不会因为换首相就慌了神。   所以说,日本的首相更像是个“高级打工仔”,上面有世家大族定方向,旁边有财阀管钱袋子,下面有高级文官抓执行,他只要管好公关、应付议会、出国访问撑场面就行。   就算这个“打工仔”干得不开心走了,马上能从世家子弟里再挑一个补上来,整个权力框架纹丝不动。这种“前台流水席,后台铁板凳”的模式,早就把国家运作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哪还会因为换个首相就乱了套呢?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