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港樂中生代「北上」翻紅 新人的舞台在哪裏?
.
陳奕迅、楊千嬅、陳小春、張智霖、鄧紫棋、薛凱琪等在內地掀起港樂復興熱潮,天王天后號召力驚人,「港樂遺珠」再綻放異彩。新生代歌手相繼亮相內地頭部綜藝,卻後繼乏力,反響平平。從綜藝常客到文化符號,港樂中生代的成功「北上」,為新生代開闢了快速通道。樂評人認為港樂新生代「破圈」,需平衡「港樂基因」與「內地審美」因地制宜。
六月北京,陳奕迅「Fear and Dreams」巡演六場門票預售秒罄,票務平台訪問量破百萬,創下2025年內地演出前三季度新高,彰顯「港樂天王」票房號召力。薛凱琪則憑藉《乘風破浪的姐姐3》中的一曲《夢中人》完成逆襲,成為時尚、美妝代言寵兒,從「港圈遺珠」蛻變為「內地綜藝常客」,演唱會持續走紅。
「情懷經濟」反哺香港
5月31日「山雞哥」陳小春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的演唱會掀起熱潮,歌曲《算你狠》令現場歌迷動容,有歌迷表示:「雖未經歷過港片的黃金時代,但B站二創視頻裏循環了三年的歌詞,此刻在現場聽居然集體淚目。」他與鄭伊健合唱的《友情歲月》勾起《古惑仔》回憶,2萬多手機燈光如星河閃耀。「山雞哥」以98%上座率刷新華語演唱會市場對「情懷經濟」的認知,這種跨世代共鳴,成為港圈中生代藝人在內地巡演的流量密碼。
同期,陳奕迅、楊千嬅、Twins、容祖兒、謝霆鋒等歌手的巡演不僅靠「回憶殺」,還融合沉浸式舞台視覺和科技創新,與當地文旅和品牌合作打造跨界體驗,如與奶茶店聯名推出演唱會套餐、憑演唱會票根換景點門票等,營造粉絲互動內容熱潮。據演出行業協會數據,2024年懷舊演唱會票價上漲43%,但上座率反增12%,內地市場火熱反哺香港。
有人以情懷取勝,有人則以數量領先。2024年鄧紫棋更以「I AM GLORIA」世界巡演成績領先華語樂壇,75場巡演斬獲4.24億美元票房,位列全球女歌手第四位,超越麥當娜和BLACKPINK,創下了華語女歌手主題巡演入場人數和票房歷史紀錄。今年8月中旬鄧紫棋在啟德嗨足5晚,每場共有4萬名觀眾,內地旅客約佔六成。8月29日起更在上海虹口足球場挑戰「12連開」,網友驚呼「鄧紫棋殺瘋了!」。
2021年,《披荊斬棘的哥哥》中陳小春、張智霖、謝天華、梁漢文、林曉峰組成「大灣區哥哥」以「反內卷」出圈,鬆弛自然的表演贏得內地觀眾好評,符合觀眾對「真實感」的需求。女藝人如鄭希怡、薛凱琪、衛蘭等,憑專業與親和力打下扎實口碑。綜藝流量成功轉化為長期影響力,今年陳小春、衛蘭、薛凱琪等陸續展開內地巡演,持續深耕市場。當下內地觀眾對藝人的審美需求從追求「戲劇性」轉向「真實感」,港星的專業敬業成為突破口。從綜藝破圈到文化符號構建,從個體突圍到集群效應,他們正用專業與真誠書寫跨地域文化交流的範本。
新舊傳承穩根基
港樂中生代的成功「北上」,也為新生代開闢了快速通道。2022年,芒果TV與TVB聯合打造的《聲生不息港樂季》成為關鍵轉折點。曾比特憑復古風《初戀》爆火,微博粉絲激增至百萬級,商業代言與綜藝邀約不斷;炎明熹以清透嗓音演繹《蜚蜚》走紅,獲邀演繹內地劇集《護心》OST。
儘管綜藝為新生代提供了曝光機會,但仍面臨「曇花一現」的困境。曾比特後續作品熱度不及《初戀》,炎明熹尚未建立鮮明的個人標籤,許靖韻雖獲英皇力捧,接連亮相《創造101》《浪姐4》等內地頭部綜藝,卻因作品缺乏傳唱度,在流量更迭迅速的當下逐漸被邊緣化;TVB新秀林智樂、冼靖峰、姚焯菲等集體亮相大火綜藝《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卻因曝光有限,反響平平。
「一炮而紅」與「細水長流」之間,隔着一首能讓聽眾僅聽旋律便自動大合唱的熱歌。儘管時代的浪潮滾滾而來,老一輩音樂人仍用心扶持年輕歌手。祖兒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選曲中特別關注港樂新生代的原創作品,讓年輕人站在前輩的肩膀,比獨自摸黑走路快得多,這種傳承讓港樂根基更穩固。祖兒坦言,或許難再遇巨星時代,但滿天「小星星」同樣能把夜空點亮。
樂評人籲藉新媒體「突圍」
資深樂評人櫻桃認為,受眾需求的分化加劇了港樂新生代的突圍難度。「除了港樂,年輕人還喜歡歐美及其他地區的音樂,這都會削弱港樂新生代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同時,當下華語音樂進入短視頻主導的「熱歌時代」,歌紅人不紅是常態,流量難以反哺歌手與創作者,當創作者難以獲得合理收益時,優質的歌曲創作也會受局限。「優質音樂人、音樂作品的生存空間正在被擠壓,新生代音樂人需要平衡『港樂基因』和『內地審美』,這對他們來說也是艱難的考驗。」
樂評人知時樂表示:「新生代音樂人的優勢在於善用新媒體平台,通過這種方式,港樂可以更容易觸達年輕的聽眾。」資深樂評人南雷雷則建議,港樂新生代在運營上應善用內地工具,例如組建跨地域團隊,通過抖音、小紅書、微博飯圈等維持高頻曝光與熱度,提升突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