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开始反击了,但目标不是法国!很多人以为俄罗斯会派核潜艇去硬刚法国。错了!真相是,克里姆林宫最擅长的是“杀鸡儆猴”,基辅的上空,很快将迎来新一轮更猛烈的“导弹雨”! 法国特种部队在圣纳泽尔北约基地扣押“博罗凯”号油轮的动作,无疑已经把算盘打到了俄罗斯的命门上。 这艘悬挂贝宁国旗的油轮可不是普通船只,它总长244米,载着75万桶原油从圣彼得堡出发前往印度,属于俄罗斯为绕开制裁打造的“影子船队”核心成员,而这类船队为俄罗斯战争预算赚取的资金占比高达40%。 更耐人寻味的是,“博罗凯”号早在2024年10月就被英国列入制裁名单,2025年2月又进了欧盟黑名单,法国选择这个节点动手,显然是冲着断俄能源财路来的,圣纳泽尔作为戴高乐号航母基地,这次扣押更像北约对俄亮出的军事威慑牌。 俄罗斯当然清楚这步棋的分量,但派核潜艇硬刚法国纯属得不偿失。法国如今在全球军火市场刚顶替俄罗斯坐上第二把交椅,马克龙从“俄乌调解人”突然转成“鹰派”,无非是想借对俄强硬巩固欧洲话语权。 可即便如此,北约秘书长早早就撇清关系,称没有向乌派兵的计划,马克龙自己也承认所谓“派兵”只是战略模糊,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挑衅,真不值得俄罗斯动用核潜艇这种级别的力量回应——毕竟真动了手,反而帮马克龙把涣散的欧洲盟友拧成一股绳。 克里姆林宫的算盘从来都打得精,与其和法国掰手腕,不如把火力集中到基辅。这招“杀鸡儆猴”俄罗斯早用得娴熟,2021年欧洲外交官插手俄内政时,俄方直接驱逐三人敲山震虎,效果比直接对峙好得多。 放到现在,基辅作为乌克兰军事中枢,每一次导弹打击都能精准戳中北约援乌的痛点。 去年马克龙首次喊出“派兵论”后,俄军就曾在一周内发射80余枚巡航导弹,重点打击基辅的军工复合体和补给枢纽,当时直接导致西方对乌弹药输送延迟了近半个月。 “博罗凯”号被扣押的性质比之前更严重,毕竟这是北约军事力量首次出手扣俄油轮,之前德国、芬兰扣押的都是民用层面操作。俄罗斯的反击力度自然会升级,基辅的军工企业和铁路编组站大概率会成为首要目标。 这些设施是乌克兰接收西方援助的关键节点,2024年的数据显示,基辅周边的铁路网络每月要转运超过10万吨北约武器,一旦被导弹瘫痪,法国再想通过波兰向乌送装备就得绕远路,成本直接翻倍。 更关键的是,打击基辅能精准戳中马克龙的软肋。法国国内本就对援乌分歧严重,只有34%的受访者支持增加国防开支,经济疲软的法国根本扛不住援乌成本上升。 2024年法国还进口了330万吨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真把俄罗斯惹急了,能源价格波动先让法国民众怨声载道。 普京前不久特意提拿破仑入侵俄国的结局,潜台词就是提醒马克龙:别学当年的法国皇帝高估自己,你折腾得越欢,基辅挨的打越重,最后买单的还是法国纳税人。 从军事层面看,集中火力打基辅的性价比远高于对抗法国。俄军在乌境内部署的“口径”巡航导弹射程足够覆盖基辅,去年单次打击最高发射过48枚,这种规模的“导弹雨”已经让基辅的防空系统接近饱和。 而“博罗凯”号所属的影子船队有600到1000艘船,就算扣了一艘也动摇不了根本,反倒是打垮基辅的抵抗意志,能让法国的对乌援助变成“肉包子打狗”,这种釜底抽薪的效果,比任何直接对抗都管用。 马克龙或许以为扣押油轮能展现法国硬实力,却忘了俄罗斯最擅长用对乌打击回应北约挑衅。2025年3月他喊出“援乌不设限”后,俄军随即对基辅发动了三天连炸,摧毁了两个大型弹药库,当时欧盟对乌援助会议直接陷入沉默。 这次“博罗凯”号事件触碰了能源命脉,基辅的新一轮“导弹雨”只会更猛烈,既能削弱乌克兰的持续作战能力,又能让法国明白:想拿俄罗斯的利益当垫脚石,就得承受“鸡飞蛋打”的代价。这种不直接硬碰、却能精准施压的玩法,正是克里姆林宫的拿手好戏。
印度终于承受不住了,准备向中国求助!根据南亚研究通讯公众号近日报道,最近印度的煤
【75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