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掌控全国,首相也只是摆设居多。 说到底,首相和内阁其实就是个摆设,日本的演化有点像半威权主义,一个党能执政好久,虽然首相一直在变化,但是政党通常是不会大变的,相对来说很稳定。 近20年日本换了9任首相,平均两年不到就换一个,安倍晋三算任期长的,结果还遇刺了,其他人更别说了,福田康夫干了一年,菅直人八个月,最短的石破茂第一次任期才42天,比不少临时工的试用期都短。 可你看日本社会,该上班上班,该交税交税,经济政策、外交方向也没大起大落,这就奇了怪了,换了头头咋还这么稳? 关键就在于那个叫自民党的政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除了偶尔下野几年,基本一直握着执政权,就像家里的主人,首相只是请来的管家,管家换了,主人还在,家自然乱不了。 自民党这“主人家”里,真正掌权的又是一群世家大族,这些人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代代都在政界混,首相大多是从这些家族里挑出来的。 就说福田康夫,他爹福田赳夫以前就是首相,父子俩都是71岁当首相,这在日本宪政史上都是头一回,典型的子承父业。 还有安倍晋三,他爷爷、外公都当过内阁大臣,爹也是外相,一家子全是政界大佬,他能两次当首相,靠的就是家族攒下的势力。 群马县、山口县这些地方,光出首相就出了好几个,不是巧合,就是这些地方的世家势力太集中,互相扶持着掌权。 这些世家大族手里握着选举资源、人脉关系,自民党的核心位置从来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首相人选说白了就是他们商量着定的,选谁上台都得听他们的。 有人说自民党派阀解散了,权力该分散了吧?别天真了,那些派阀表面散了,私下里该凑一块儿商量事还照样商量。 以前的“安倍派”“岸田派”虽说撤了备案,可骨干成员还定期开会,延续着以前的规矩,这些派阀就像自民党里的“山头”,每个山头都有大佬坐镇,首相想坐稳位置,必须得平衡这些山头的利益。 比如石破茂能当上首相,就是各派阀互相妥协的结果,他上台后内阁成员16个都是留任的,根本不敢大换血,怕得罪了背后的大佬。 重要政策更不是首相拍脑袋定的,不管是税收改革还是外交政策,都得先在自民党内部的大佬们之间达成共识,首相不过是把商量好的结果念出来而已,你说这不是摆设是啥? 更关键的是,日本还有个“铁三角”在兜底:自民党、财界和官僚体系,这三者绑在一起,比钢筋混凝土还结实。 自民党要掌权,得靠财界给钱,那些大企业、行业协会每年给自民党捐大笔政治资金,光经团联以前每年就承诺捐120亿日元,实际私下里的捐款更是公开数据的十倍不止。 财界为啥肯花钱?因为自民党掌权后会给他们政策优惠,减税、发补助金、制定有利于大企业的产业政策,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 2009年的时候,自民党收的企业捐款是民主党的几十倍,这就是为啥民主党就算偶尔上台也站不稳——没财界撑腰,根本玩不转。 而执行这些政策的,是那些一辈子不动的官僚,日本的事务次官、各省厅的老职员都是常任的,不管首相换谁,他们都在岗位上干几十年,熟得不能再熟了。 首相可能连省厅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这些老官僚早就把政策细则、部门关系摸透了。内阁换了,官僚体系不动,政策就能接着执行,根本不会断档。 就像内阁里的法制局、人事院,这些部门的人不受首相任免影响,人事官更是铁饭碗,他们才是真正把国家机器运转起来的人,首相不过是个盖章的。 你说日本像“半威权主义”,这话算说到点子上了,它不是那种硬来的威权,但确实是自民党一家独大,其他政党根本没法比。 在野党偶尔能闹闹,提个不信任案,但自民党靠着世家、财界、官僚的支持,总能稳住阵脚。就算众议院选举输了点席位,换个首相接着干,执政地位照样稳如泰山。 这种稳定不是靠首相,而是靠背后那套盘根错节的势力网,权力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都在这些势力手里握着,首相手里那点权,连块砖头都不如。 所以说,别被日本频繁换首相的表面现象骗了,那些首相看着风光,其实就是自民党和世家大族推出来的“代言人”,干得好就多干几天,干不好或者各方利益没平衡好,立马换一个,反正背后的掌权者没变。 政策有党内大佬定,执行有老官僚扛,财界给输血,世家撑台面,这一套下来,就算首相换得再勤,国家也乱不了。 本质上就是换个掌柜的,但东家还是那帮人,店里的规矩、伙计都没变,生意自然接着做,哪可能乱呢?
【日本防卫省官员担心爆发战争,希望民众不选高市早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即将开始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