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那个13岁广西少年李明写书法的视频没?真的火得一塌糊涂。一个小男孩,穿着最普通的衣服,坐在农村家里的小桌子前,毛笔一提,墨汁一蘸,唰唰唰就写起了李白的《将进酒》。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那股劲儿,看着就让人提神。视频发出来没几天,人民日报都转发了,点赞几百万,评论几万条,直接炸了。 有人说他是“小王羲之”,是“书法神童”,才13岁就能写出这气势,太牛了!也有人直接开喷,说这字是“江湖体”,哗众取宠,没根基、没规矩,就是耍帅,根本不叫书法。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一边是掌声雷动,一边是冷眼批评。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他写字,心里是真震撼。不是因为那字多“标准”,而是那种专注和热爱。他爸说了,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种地的,不懂书法,但孩子喜欢,就省吃俭用买纸买笔。他每天放学回家,不玩手机不打游戏,趴桌上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你说,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这样沉下心来干一件事?光这份定力,就值得敬佩。 可我也明白,为什么有人不买账。书法这东西,讲究的是传承,是规矩。从王羲之到颜真卿,一笔一画都有来路,有法度。李明的字,确实少了些传统根基,起笔收笔太刻意,线条有时候也缠绕,看着痛快,但经不起细看。专业书法家说这是“江湖体”,不是骂他,是担心——怕这种“看起来帅”的风格带偏了年轻人,让大家以为写字越狂越好看,反而把真正的文化底子丢了。 但咱们也得想想,一个农村娃,没上过培训班,没老师手把手教,全靠自己摸索,能写出这水平,已经太难得了。他不是在博物馆写字,他是在用自己方式表达对书法的热爱。他的字“野”,可这“野”里有生命力,有少年气,不像有些成年人写了一辈子字,规规矩矩,却死气沉沉。 问题不在李明,而在我们怎么看待“成长”和“标准”。我们能不能容得下一个孩子,在还没学会走之前,先跑几步?我们能不能一边肯定他的热情,一边轻轻告诉他:“孩子,路还长,咱们慢慢来,前面有更多好东西等着你学”? 别一捧就上天,一骂就踩死。他才13岁,未来有无限可能。如果现在有人能拉他一把,给他找个好老师,带他临帖、打基础,那他真有可能从“网红少年”变成“书法新星”。但如果他就停在这儿,只靠流量和掌声活着,那再猛的天赋,也可能像烟花一样,亮一下就没了。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那个满怀热情、莽撞前行的少年。别用成人的标准,去压碎一个孩子眼里的光。 所以我想问问你:如果你是李明的家长,你会让他继续写下去吗?你会找老师教他,还是让他自由发挥?你觉得,热爱和规矩,到底哪个更重要?李明小朋友书法 李明书法
最近刷到那个13岁广西少年李明写书法的视频没?真的火得一塌糊涂。一个小男孩,穿着
超超级长的名字
2025-10-04 08:43:2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