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文史小将 2025-10-03 18:29:39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如今,全球城市对于举办奥运会的态度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那种抢着争取的热烈情景。 毕竟,奥运会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很大可能会造成财务亏损。 看看近年来的奥运会,除了2000年悉尼和2008年北京赚了钱,其余大多数基本都是赔本的生意。 例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总花费超过130亿美元,最终只收回58亿美元,亏损了约71亿美元; 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亏损情况更为严重,总投资达236亿美元,亏损高达21亿美元。 尤其是那批为奥运会新建的场馆,赛后几乎都成了荒废的废墟,成为了地方政府无法承担的沉重负担。 即使是以精打细算著称的巴黎奥运会,预算最初设定为68亿欧元,但现在的花费已经激增至118亿欧元。 单单为了清理塞纳河的污水,巴黎就花了14亿欧元,而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又增加了32亿欧元的开支。 尽管门票销售和赞助收入相对乐观,但能否避免亏损,仍然悬而未决。 现在的中国城市,眼光越来越清晰,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办奥运的吸引力明显减弱。 比起花费巨资举办一个短短十几天的盛会,许多城市宁愿把资源投入到更加实用和持久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更多的地铁,建更多的学校,这样的投入不仅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更长远的社会发展。 杭州亚运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将场馆开放给市民使用,这种务实的思路正是如今许多城市所推崇的做法。 奥运会作为一个“品牌”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国际奥委会多年来大喊要“瘦身”,但结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曾任主席的罗格试图裁减奥运项目,却面临强大的利益集团阻力;而如今的主席巴赫则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不仅没有减少项目,反而增加了棒垒球等项目,规模依旧庞大。 这种“膨胀”反而让奥运的吸引力开始流失,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传统的奥运项目显得有些过时,而奥委会却迟迟不肯拥抱更具时代感的电竞等新兴项目。 结果就是,奥运的号召力逐年减弱。 事实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需通过奥运会来彰显存在感的阶段。 上海就在黄浦江边办了一个滑板和霹雳舞的奥运资格赛,这既时尚又省钱,而且效果非常好。 中国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经验丰富,亚运会和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完全证明了我们的能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盯着那个最贵、风险最大的奥运会呢? 更让人头疼的是,奥运会如今背负了越来越多的政治风险。 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舞台,而变成了大国博弈的工具。 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抵制风波,以及巴黎奥运会“去俄化”的举措,主办城市往往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你辛苦搭建的舞台,不是用来比赛的,而是成了政治角力的场地,这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中国选择采取“战略克制”,主动远离这些不确定性,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考虑,像沙特、印尼等其他有意申办的国家,同样也在为地缘政治带来的复杂性头疼。归根结底,奥运会的问题出在它自身:价格过高、功能跟不上时代、品牌形象受损,背后还有政治风险。 中国城市的集体沉默,并非是不给面子,而是在用市场的方式表达不满,给国际奥委会敲响了警钟。 只有当奥运会不再是“烧钱的代名词”和“政治工具”,它才能真正恢复自己的尊严和吸引力,赢回世界的尊重。

0 阅读:1004

评论列表

老黄牛

老黄牛

3
2025-10-03 19:15

国际奥委会也成了西方列强的工具,奥林匹克精神变了,我们为啥子还要傻傻的烧钱举办奥运会?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