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11口人,齐刷刷地,死刑。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脑子里嗡的一声。 尤其是那个29岁的姑娘,明珍珍。我真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后背发凉。 多好的年纪啊,本可以嫁个好人家,或者自己拼个事业,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结果呢?跟着一大家子,活成了一个“黑社会帝国”的公主,最后,一起上路。 我有时候就在想,所谓的“家”,到底是什么? 是港湾,还是漩涡?是退路,还是绝路? 对于明家来说,它就是那个把所有人,连同那个29岁的姑娘,一起拖下水的巨大漩涡。 但说真的,看到这个判决,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踏实感像一记闷棍,把“法不责众”那句老话敲得粉碎。原来锅再大,也罩不住十一只毒蚂蚁。可转头一想,脊梁骨又冒寒气:他们可不是小说里的脸谱,是吃年夜饭真摆转盘、给小孩发压岁钱真用点钞机的“亲人”。当血缘变成犯罪链条,亲情就成了锁喉绳,越挣扎越紧。 明珍珍的29年,像一场被剧透的悲剧。五岁,别的姑娘在跳皮筋,她学着把钞票当积木;十五岁,别人早恋写情书,她已经在会所里教“叔叔”们怎么洗钱;二十五岁,朋友圈晒的是豪车、限量包,底下一串“姐姐带带我”,没人知道方向盘后头是枪眼儿。她爸明老大常说:“女孩要富养。”富着富着,养成了一枚镶钻的子弹,最后打进自己脑门。 我老家也有这么一户“小明家”。算不上豪门,倒把“全家齐上阵”玩明白了:老爸开赌场,老妈管放水,儿子负责“收数”,女儿学会计——专做假账。最夸张的一次,女婿上门提亲,老丈人递的不是彩礼单,是KPI:三年内生俩,一个学法律钻空子,一个学计算机洗比特币。亲家听得直哆嗦,连滚带爬退婚。你看,犯罪一旦成了家风,比癌细胞还勤快,一代代转移扩散。 有人骂明珍珍“活该”。我张了张嘴,没接上话。是,她手上不干净的账,算得清;可心里脏不脏,谁替她洗?从记事起,她听到的最高赞美是“丫头,爸这次绑票你点子真棒”,她以为的爱,就是分赃时多给一只金手镯。监狱会见室里,她问律师:“外面的世界,真有不拿提成的朋友吗?”律师沉默,那沉默比死刑还锋利,一刀把她前半生砍成空白。 判决宣读那天,法庭外挤满围观。有人放炮仗,有人直播带货:“家人们,扫黑除恶同款辣条来咯!”我挤在人群里,忽然想起明珍珍一张旧照:她站在迪士尼城堡前,头顶假生日冠,笑得比烟花还亮。如果那年她生在别人家,也许现在正挤地铁、加班、吐槽奶茶涨价,普通得有点烦,却不用在刑场上穿囚服,扣子扣到喉咙,勒得喘不过气。 法律把故事画上了句号,生活却爱写续集。明家倒台,空出一大片“市场”,等着下一个明老大、明老二。只要有人想快钱、想走捷径,漩涡就重新开张。抓一家子容易,掐灭人心里的贪念,比登天还难。咱们看客,与其拍手称快,不如顺手照照自己:买菜缺斤少两,我默许;公司偷税漏税,我装睡;孩子抄作业,我夸机灵……小火苗不踩,总有一天烧成明家的熊熊大火。 写到这儿,窗外起风,楼下小孩追逐,大喊“来抓我呀”。我猛地一激灵:但愿他们永远只被玩伴追,不被命运撵。但愿“家”这个字,对下一个29岁姑娘,不再是锁链,而是钥匙——能开门,也能锁门,锁的是罪恶,开的是光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点:明家犯罪集团受审被判死刑时,居然一个个面无表情,眼神里全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