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普京对中国这么慷慨,明明中国好像并没有帮助俄罗斯什么。 你想,俄罗斯在乌克兰打了这么久,西方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按常理普京早该抱着“求救信”找中国了吧?结果人家倒好,不仅半个“求”字没提,反而把航空发动机、北极航线这些压箱底的宝贝,一股脑对中国敞开了门—这“大方”程度,说是“史无前例”都嫌保守。 普京为啥半个“求”字都不提?先不说俄罗斯从骨子里就没学过“求饶”二字,普京这辈子都在维护俄罗斯的大国体面,真要是抱着“求救信”来中国,先丢的就是自己的脸。 而且美西方压根没看清,中国早就用实打实的合作给俄罗斯撑了腰,根本用不着“求”,2024年中俄贸易额都冲到2448亿美元了,中国连续15年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有一大半都卖到中国,光这一项就撑起了俄罗斯不少财政收入。 西方不是搞制裁断了俄罗斯的美元路吗?中俄本币结算直接干到95%以上,能源贸易更是全用人民币定价,等于帮俄罗斯绕开了SWIFT的封锁,这比送钱还管用,只是没按美西方的剧本演而已。 再说说普京那“史无前例”的大方,其实全是被逼出来的清醒,更是算准了的长远账,就说航空发动机,以前俄罗斯对中国那叫一个抠门,跟美国串通好了搞技术封锁,放话说“一颗螺丝钉都不卖”,卖苏-27的时候,发动机坏了都得送回俄罗斯修,核心部件碰都不让碰。 可现在不一样了,西方制裁把俄罗斯民用航空工业逼到了绝路,SSJ客机断了发动机供应直接停产,MS-21客机拿不到国际认证,国际市场全丢了,PD系列发动机造出来没人买,工厂都快揭不开锅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自己的发动机搞成了,涡扇15比俄罗斯的AL41F推力还大,长江系列发动机也快量产了,普京再不拿出真东西,以后连合作的资格都没了。 所以他才亲自去发动机工厂督战,把PD-26发动机、复合材料机翼这些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这哪儿是大方,分明是赶在窗口期求合作,不然这些技术就得烂在手里。 北极航线的事儿更能说明问题,这根本不是单方面的馈赠,是中俄互相借力的大棋局,俄罗斯在北极有资源有航道,可没资金没技术开发,西方又制裁着它,只能找中国。 中国投了800亿美元到亚马尔LNG项目,还拿出“热管+气凝胶”技术解决了冻土难题,帮俄罗斯把北极的天然气变成了现钱。 这条航线对中国更重要,从北极到江苏比走马六甲航线近40%,单趟运输成本能省1.2亿美元,还绕开了美国监控的海域,能源安全多了层保障。 现在经北极航道的中俄贸易额半年就涨了58%,能源运输占了72%,这是双赢的买卖,跟“施舍”半毛钱关系没有。 美西方的嫉妒藏都藏不住,他们怕的不是俄罗斯给中国好处,是怕中俄这种平等合作的模式打破他们的霸权。 美国习惯了用武器换盟友的忠诚,欧洲靠着美国的保护就得听话,可中俄不搞这一套,你有资源我有市场,你缺资金我有技术,不用签不平等条约,不用看别人脸色。 就像亚马尔项目,中国造模块,俄罗斯搞勘探,一起管航道,这种“技术+资本+资源”的合作,直接戳穿了美西方“霸权才能办事”的谎言,他们担心以后更多国家学中俄,不用美元、不听指挥,那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其实最关键的是,中俄的合作早就超越了短期利益交换,西方以为俄罗斯缺的是武器援助,可它真正缺的是长期的经济支撑和战略依托。 中国给的正是这个,买能源帮它稳住财政,搞本币结算帮它打破制裁,合作北极帮它开拓新出路。 而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保障和战略呼应,在联合国等场合,中俄经常一起制衡西方的霸权提案,这种关系比盟友还牢固,因为没有谁依附谁,全是平等的双向奔赴。 美西方要是真懂点国际政治,就该明白普京的“大方”是最明智的选择。再抱着那套“谁弱谁求告”的老眼光看问题,只会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 中俄这盘棋下得又稳又远,他们的嫉妒,不过是霸权衰落前的最后挣扎罢了。
看到一个分析说,一场俄乌冲突,彻底解决了中国崛起的最后一个障碍……!具体怎么回事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