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贺子珍没被安排职务,毛主席随即大怒,难道她的资历还不够?贺子珍,一位真正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女战士,晚年回到祖国却无人给安排工作,毛主席听说之后十分生气,怎么能对女英雄如此懈怠?问过之后才知道因为打仗受伤留下的后遗症,已经没办法工作了。 1950年初,毛主席带队到哈尔滨考察,他忽然想起老战友贺子珍,便顺口问身边工作人员她的情况。 秘书回答说,她人已经去了上海,而且没有工作,这个回答让毛主席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贺子珍跟随部队出生入死,资历比很多人都老,怎么可能没有一个正式安排?难道是组织上疏忽了? 毛主席当即让人去联系上海方面,希望能给这位老红军安排工作。 但很快他就得知真相:并不是组织不重视,而是她的身体已经彻底垮了,即便想干活,也不可能再撑下去。 上海的医生检查过,结论是她必须长期休养,工作一点也不能沾,这个答复,让毛主席叹息良久。 贺子珍不仅是革命战士,更是毛主席曾经十年的伴侣,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主席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就是在那里遇到了只有十八岁的贺子珍。 虽然年纪小,但她早就加入了共产党,还以“双枪女将”闻名,作战勇敢果断,不输任何男人。 毛主席很快就被她的坚韧和决断打动,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后来,贺子珍不仅是毛主席的妻子,还是他身边最信赖的助手,帮他处理文件,照顾日常,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革命和家庭上。 夫妻俩的生活,说艰苦那是必然的,长征的那些年里,他们吃尽人间辛苦,但始终相互支撑走了过来。 只是,当红军到达陕北后,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缝,毛主席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各种政务让他难以顾及家庭。 贺子珍这边,伤病不轻,情绪压力也大,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为了不给毛主席增添负担,她做了一个决定——去苏联治病,把埋在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 说到弹片,就要追溯到1935年,那年,她在战斗中冒死掩护一名重伤老红军,被敌机炸弹击中,头部、背部和四肢多处受伤,当场休克。 医生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取出一小部分弹片,余下的则深深嵌进骨肉,如果强行切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于是,那些金属碎片就这样留在了她的体内,伴随她度过余生。 这些伤害几乎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到苏联后,原以为医学条件先进能解决这一切,但那里的专家同样无能为力,弹片早已和血肉融在一起,没有手术的可能。 失望之余,贺子珍在异国一直拖着病体生活,直到1947年才辗转回到祖国,但这时,她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根本无法承担任何工作,上海方面也只能安排她安心养病。 当毛主席弄清这些情况,他的愤怒才逐渐平息下来,事实证明,组织从未忽视她,只是她实在没有体力再投入工作了,毛主席深知她曾经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明白这种“闲置”不是冷落,而是现实无奈。 在此之后,毛主席依旧关心她的日子,他不时寄去物品,交代子女买些水果送去家里探望,希望她能感到温暖。 贺子珍就这样在上海度过了后半生,即便多年饱受伤病缠身,她依然始终心怀党和人民,直至1984年病逝,这位老红军战士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参考信源:百年党史巾帼红 | 贺子珍: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听闻贺子珍没被安排职务,毛主席随即大怒,难道她的资历还不够?贺子珍,一位真正从枪
芸霄记史
2025-10-03 07:46:11
0
阅读: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