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美国同时宣布了 2025年9月29日进行新一轮外交磋商,预计在10月底至11月初启动。 这个消息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国际观察家的层层涟漪。表面看是解决使馆供暖、房产归属等技术性问题,实则暗藏两个核大国在乌克兰战场僵持、中东博弈加剧背景下的战略试探。 就像两个拳击手鼻青脸肿时仍要握手合影,这场被外界称为"冬日外交"的对话,藏着太多不能明说的算计。 早在 2017 年,美国就借着 “房产违规” 的名义,抄了俄罗斯在纽约的领馆,那会儿明眼人都知道,这哪儿是管房子,分明是冲克里米亚事件给俄罗斯脸色看。现在又拿使馆供暖说事儿,不过是换了个新马甲。 要真在乎供暖,俄罗斯驻美使馆的暖气坏了这么久,早该解决了;美国驻俄的房产纠纷拖了好几年,之前咋不见着急?说白了,这些事儿就是块敲门砖,敲开对话的门,真正要聊的全是台底下的大事。 为啥非得这会儿敲门?看看乌克兰战场的惨状就知道了,俩国家都快扛不住了。美国这边,从 2022 年开战到 2025 年 6 月,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堆到 669 亿美元,直接预算支持还有 302 亿,加起来超过 1300 亿美元。这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全是美国老百姓的税钱,砸进去换来了啥? 9 月底顿巴斯的战况摆在那儿,俄军刚拿下涅列波夫卡居民点,还把乌军第 25 特种突击营几乎全歼,乌军一天就伤亡 1560 人,前线跟绞肉机似的,拉锯了半天,控制区也没多大变化。 美国自己都撑不住了,国会里对援乌的意见越来越大,再这么耗下去,不光钱没了,选票可能也没了,特朗普政府急着找个外交由头给自己加分,这才主动递话。 俄罗斯那边更不好受。欧盟搞的第 19 轮制裁,冻结了俄罗斯 3000 多亿欧元资产,还禁运石油天然气,9 月俄罗斯能源收入直接降了 23%,预算赤字都扩大到 GDP 的 3% 到 5%,逼得只能上调增值税到 22%,老百姓怨声载道。 战场上学着也吃力,虽然单日能造成乌军 350 多人伤亡,但自己的消耗也不小,打了这么久,顿巴斯还没完全拿下来,后方炼油厂被乌军无人机炸了 15 家,能源供应都受影响。 他俩坐下来,嘴上不说,心里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美国想的是用最小代价稳住乌克兰局势。特朗普之前就跟普京打电话说要 “迅速结束冲突”,还提了个和平方案,让乌克兰承认俄占领土、不加入北约,这明摆着是想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拉俄罗斯。 他还盼着俄罗斯能少跟中国合作,可普京早就把话挑明了,中俄关系稳得很,美国这点筹码根本不够看。所以美国才借着磋商摸情况,看看俄罗斯到底想要啥,是不是给点好处就能松口。 俄罗斯的算盘更精,既要保住战场上的既得利益,又要争取解除制裁。普京一直说要 “消除乌克兰危机的根源”,说白了就是要北约停止东扩,让乌克兰中立,这些肯定会借着磋商往外抛。 但他也怕美国耍花招,毕竟 2025 年 2 月特朗普那和平方案泄露后,被乌克兰骂成 “偏袒俄罗斯”,最后也没成。 所以俄罗斯表面上谈房产供暖,实际上是在探美国的诚意:你要是真想买单,就得承认我在乌东的利益;要是光想蒙我,那这对话也没必要继续。 最可怜的是乌克兰,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泽连斯基早就喊着 “美俄单独谈判非常危险”,可他说了不算啊。美国和俄罗斯商量的和平方案里,乌克兰得承认俄占的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还得放弃加入北约,这等于割肉求和。 欧洲国家也急了,法德两国怕被美国卖了,赶紧喊着 “乌克兰必须参与谈判”,还想搞自己的防务体系,把军费提到 GDP 的 3%,可这些在美俄两个核大国面前,根本没多少分量。就像之前阿拉斯加会晤时那样,美俄谈得热闹,乌克兰和欧洲只能在旁边着急,最后还得听人家的。 说到底,这场 “冬日外交” 就是场心照不宣的表演。俩核大国打累了,借着技术问题的幌子坐下来喘口气,互相摸摸底,看看对方到底还能撑多久,又愿意放弃多少利益。 就像北京外国语大学崔洪建教授说的,美国想主导局势,俄罗斯想打破围堵,谁都没真想彻底解决问题。那些使馆的暖气修不修、房产归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借着这轮对话,为下一轮博弈抢个好位置。 等这场磋商结束,说不定暖气还是没修,房产纠纷还拖着,但乌克兰战场可能会暂时停火,中东的紧张局势或许能缓和几天。可这都是暂时的,只要北约东扩、领土争端这些根本问题没解决,俩国家该博弈还得博弈,该较劲还得较劲。 毕竟在大国眼里,所谓的外交磋商,从来都是战略试探的工具,哪有什么真心实意的和解?咱们看着热闹,心里得清楚,这湖面的涟漪底下,全是深不见底的暗流。
俄罗斯和美国同时宣布了 2025年9月29日进行新一轮外交磋商,预计在10月底
云景史实记
2025-10-03 00:12:02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