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今日含泪向台湾同胞道出的一番话,令人动容不已。 他说道:你们无需购买我的物品,不必前往我的健身房,也不用给我打赏。把这些钱节省下来,买一张机票,带着家人去大陆走走瞧瞧,看看那里的发展、科技,还有那美丽的风景。去上一回,你就会成为我的粉丝,便会明白我所言句句属实。 馆长这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毕竟没什么比亲眼所见更有说服力,那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远不如脚下的路真实。就像他自己去深圳走了一遭后,对着华强北的无人机大卖场直呼 “相当厉害”,坐完直升机看低空经济就劝台湾官员多来取经,这都是亲身经历后的实在话。 2024 年一年就有 402.3 万台湾同胞来大陆,比前一年多了五成还多,这些人可不是闲着没事干,都是奔着亲眼看看来的。 85 后台青王祥宇 2012 年就从台北来武汉开教育公司,一开始连 10 个员工都不到,现在早就发展到 200 多人,和近 3000 所学校合作,一年产值能有 4800 多万,还帮 100 多个台青在大陆找到工作。 他要是没亲自来闯一闯,哪能知道大陆的市场藏着这么大的机会,更不会说 “这里的发展速度和温度值得来看”。 再说科技这块,别光听人瞎传,真来体验下就知道有多方便。台湾杰青团的小董去张家界,坐了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网约车直接兴奋坏了,说在台湾从没见过公共道路上能开无人驾驶车。 央行的数据摆着呢,大陆移动支付普及率都 86% 了,全球第一,买根油条都能手机扫一下,不用翻钱包找零钱,这种便利程度,光听描述可感受不到。 馆长在华强北更是开了眼,原本以为无人机都是专业设备,结果这里像大卖场一样随便挑,农业、消防、医疗用的应有尽有,连飞行汽车都能当场体验,难怪他说深圳早晚成 “超级科技之城”。还有岗厦北那个 “深圳之眼” 地铁枢纽,21 个出口连起来像艺术品,这基建实力可不是吹出来的。 风景就更不用多说了,张家界的山连《阿凡达》都来取景,台湾的张同学去了之后念念不忘,说比想象中还壮美,连空气都和台湾一样湿润,亲切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来大陆可不只是看风景,更能找到根。52 岁的陈良恩找了几十年的亲人,靠着奉化台办的帮忙,终于在莼湖街道见到了叔叔婶婶,看着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当场掉眼泪,还能流利说出几句奉化方言,连爱吃的呛蟹、烤麸都记得清清楚楚。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隔着海峡可感受不到,只有踏上故土才能明白。 还有那些扎根大陆的普通人,故事更实在。台湾的黄纬纮来武汉原本想搞冰球培训,后来转做轮滑球,现在又盯上了匹克球,短短半年就吸引 500 多人参与,台办帮他找办公室、申请补助,连早餐摊主都记得他吃热干面要 “少辣多醋”。 开咸酥鸡店的潘佳辉更有意思,一开始按台湾配方做的凤梨酥被武汉人吐槽 “甜到齁”,后来改成低糖口味,连月饼都敢做 “会发霉” 的来证明没加防腐剂,现在生意火到新品蚵仔面线一早就被预定光。 做咖啡的沈志忠从台北到厦门再到武汉,巅峰时开了 38 家店,现在直播间里几万粉丝等着他教冲咖啡,周末见面会还要带朋友来的人挤都挤不下。 这些人一开始可能也和很多台湾同胞一样,对大陆只有模糊的印象,可真来了之后,不管是创业的机遇、便利的科技,还是动人的风景和亲情,都成了实打实的体验。 2024 年那么多人来大陆,回去之后自然会告诉身边人真实的情况,就像馆长说的,不用花钱买东西打赏,把钱花在机票上,带着家人走一趟,看到的发展、科技和风景,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那些来了之后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台青,那些找到亲人的游子,那些被科技和风景震撼的游客,不都是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片土地的魅力,自然而然就成了 “粉丝”。
好消息,人民日报发海报,正式给台湾的结局定调!内容很简单:台湾的前途、台湾同胞
【45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