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拦截侦察机这种事儿,说白了就是盯梢、警告、驱离,风险不高,但得持久、稳当。歼-11这家伙,源头是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生产线,后来国产化成了歼-11A和B型。到现在,总产量上千架,散布在各个航空师里。为什么它总上场?咱们扒开看:它双发动机,两个大功率涡扇推着飞,就算一边出毛病,另一边也能扛着回家。这点在美国飞行员的报告里提过好几次,他们说每次接近时,歼-11的姿态稳如老狗,不像单发的容易抖。相比之下,歼-20那种隐身重型机,虽然牛,但发动机技术还在迭代,万一在低烈度任务里磕碰,修起来多费劲? 南海那么大,美国的RC-135或P-8从关岛飞过来,绕圈子几小时。中国空军从大陆起飞,得来回好几趟。歼-11的内油量大,最大航程能摸到4000公里,不用中途加油,就能从起飞到脱离全程盯着。美军报告里记录过,2022年底一次事件,歼-11贴着RC-135飞了20多分钟,海面下礁石林立,它愣是没掉队。歼-16是多用途的,挂炸弹对地攻击更在行;歼-20专攻制空隐身,巡航时间也长,但为啥不派?因为这些先进机是留给高强度对抗的宝贝,日常拦截用它们,等于拿金饭碗砸核桃,不值当。 中国空军总飞机数超5000架,其中歼-11系列占大头,早年引进苏-27时,一下子拉了24架组装线,沈飞厂流水作业,成本摊薄。相比歼-20,单价高出一大截,还得保密——隐身涂层、雷达截面这些参数,一暴露,美军就针对性升级F-35的传感器。公开报告显示,歼-20偶尔现身东海,但南海拦截多是歼-11,避免让对手多拍几张高清照。想想看,歼-11B升级了国产雷达和导弹,霹雳-12挂着,超视距打得准,机动性继承苏-27的狗斗本事,真要擦枪走火,也够用。 这就引出个问题:空军装备不是越多越先进就行,得看任务匹配。拦截美机,90%是专业警告,不是真打。歼-11载弹量足,挂侦察吊舱,巡逻半径广,适合大范围警戒。美方2023年的年度报告里,统计了上百次“高风险接近”,绝大部分是歼-11干的,歼-16次之,歼-20几乎没影儿。为啥?因为歼-11是“老将”,服役20多年,飞行寿命快到头,用它干脏活累活,正好榨干价值。后续还能拆改无人机或靶机,一点不浪费。反观歼-20,2017年才小批量列装,现在主力是训练和战略储备,派出去拦截,等于提前消耗。 90年代,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7、歼-8,二代机时代,巡南海都吃力。美国EP-3撞机那年,歼-8上场,结果双双栽海。从那以后,引进苏-27填了空,歼-11国产后,成了南海常客。2010年后,空军现代化提速,歼-20、歼-16陆续出来,但歼-11没退二线,为什么?因为空军总兵力近40万,飞机轮换得讲究效率。歼-11机动强,海平面爬升率高,适合热带气流多的南海。美军飞行员日志里抱怨过,歼-11体积大,视觉冲击足,贴近时像堵墙,心理压力不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公海自由飞行,但靠近他国专属区,就得管。美机常在12海里线外晃悠,中国视作挑衅,派出歼-11警告。2023年,五角大楼报告称,中国拦截次数超180次,比前年翻倍,但升级冲突的少。这说明歼-11不光能飞,还克制——不开火、不碰撞,专业得很。相比早期J-10单发,歼-11双发更保险,故障率低,维护简单。空军内部数据,歼-11出勤率高,地勤一套人马就够。 如果你是美飞行员,看到歼-11总来,先进机藏着,会不会觉得中国在玩儿心理战?其实不是。歼-35是海军型,还在测试;歼-16多挂对地;歼-20留给台海或东海高威胁区。歼-11正好卡在“够用不浪费”的点上。俄罗斯苏-27家族也这样,早年拦截北约用老机,现在中国学聪明了。空军转型,从放空到攻防一体,歼-11是桥头堡,帮先进机分担琐事。 再想想成本账。造一架歼-20得上亿,歼-11早国产,单价低,批量用着划算。2024年航展数据,空军强调“体系作战”,不是单机拼。歼-11配预警机、数据链,情报共享,效率翻倍。美军也承认,歼-11虽三代半,但升级后雷达探测远,导弹射程不输。为什么不派歼-20?因为暴露风险大——美F-35有分布式孔径系统,一次近距离,就能测隐身参数。中国空军聪明,留着王牌不露。 这现象背后,是空军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早年靠苏-27补短板,现在歼-11稳后方,歼-20冲锋。美飞行员纳闷正常,他们习惯F-22全天候上,但中国打法务实。拦截不是秀肌肉,是常态化威慑。2025年报告预测,中国空军飞机总数稳超美海军航空,歼-11继续主力,先进机渐增。问问,你觉得这策略对不对?它让空军不虚耗,关键时一击必中。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文史啊旺
2025-10-01 21:45:3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