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又放一枚大烟花,为准备过节的大家营造出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美国得克萨斯州

天天纪闻 2025-10-01 11:46:26

西大又放一枚大烟花,为准备过节的大家营造出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美国得克萨斯州布里格斯,命运多舛的萤火虫阿尔法火箭FLTA007号一级,在测试中再次发生爆炸……   此前这火箭曾射过6次,仅有两次取得成功。   事儿说到底就是美国商业航天“急于求成”的必然结果。这家2017年才冒出来的航天初创公司,打一开始就抱着“低成本抢市场”的想法搞小型运载火箭,可核心技术没吃透,可靠性验证也马马虎虎,最后“命运多舛”就成了这枚火箭的标签。   这枚火箭是萤火虫的主打产品,两级结构,用液氧煤油当燃料。身高29米,低轨能运1吨东西,单次发射报价1500万美元。   研发团队为了压成本提性能,大胆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做贮箱。这种材料是好,能减少铝合金贮箱开裂的毛病,还能减轻火箭重量,可材料工艺不稳定的隐患也跟着来了。   航天领域搞创新,得有海量地面测试数据撑着,萤火虫这种初创公司又缺时间又缺钱,这么“跳级”尝试,失败风险自然高。   “6次发射只成功2次”,根本就是问题没解决透的死循环。2021年9月2日那次首飞最典型,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升空。   前两分半钟看着还行,后面突然失控打转,最后在太平洋上空炸成了火球。   事后查出来,是飞行15秒时第一级的2号“金甲虫”发动机突然关机。虽然发动机没坏,但燃料喷射阀门关得猝不及防,推力一下就失衡了,火箭飞控系统也没来得及补救。   有意思的是,萤火虫当时居然说“发射成功”,把事故说成“积累经验”。   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难怪后面还会出问题。那次首飞还载了26颗微型卫星,结果连轨道都没进去,客户损失一堆不说,更暴露了公司在载荷整合和发射流程上的漏洞。   商业航天拼到最后还是靠可靠性说话,可萤火虫倒好,首飞阶段就急着接订单,明显是把赚钱放在了技术验证前面。   这次FLTA007号一级测试炸了,具体原因还没完全公布,但结合之前的毛病,大概率还是动力系统或结构强度的问题。   一级火箭是整个发射的“底子”,起飞时的主要推力全靠它,结构和发动机要是不靠谱,整个任务肯定黄。   萤火虫为了把报价压到1500万美元,可能在发动机数量和推力冗余上打了折扣。   阿尔法火箭第一级就装了4台“金甲虫”发动机,比同类火箭少,一台出问题整个推力就乱了。从2021年发动机阀门故障到这次爆炸,说明他们在动力系统质量控制上始终没过关。   往深了说,阿尔法火箭接二连三出问题,其实是美国商业航天竞争太狠的写照。这些年低轨卫星星座火了,全球冒出来几十家小型火箭公司,美国市场尤其卷。   好多初创公司为了活下去,只能“快速试错”,想着多发射几次攒数据。可这种模式得建立在彻底复盘故障、针对性改进的基础上,不是简单“发射-爆炸-再发射”就行。   萤火虫现在还在搞中型运载火箭(MLV),计划2026年首飞。阿尔法火箭的毛病还没根治,又分心搞更大的型号,这“两头顾”只会让风险更高。资本寒冬下,投资者的耐心有限,要是阿尔法火箭一直稳不住,后面的融资和订单都会受影响。   毕竟客户找小型火箭,图的是“快、准”,要是连发射成功率都保证不了,再便宜也没人敢用。   有人可能会说,商业航天本来就风险大,失败难免。但要搞清楚,“容忍失败”不代表“纵容失误”。真要迭代技术,得把每次故障扒透了改到位,不是把失败当“行业常态”糊弄过去。   从2021年首飞炸到现在FLTA007号出事,萤火虫耗了四年多,阿尔法火箭还是没稳定下来。这哪是“运气不好”,明明是技术积累不够、决策失误堆出来的结果。   这次爆炸对萤火虫来说,其实是个警醒。要是还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心态,就算有再多钱砸进来,这枚火箭也只会在“爆炸-修修补补-再爆炸”里耗死。美国商业航天的神话,从来不是靠“野蛮生长”堆出来的。   SpaceX早期猎鹰1号也炸了3次,但人家每次都把问题解决透了才敢继续。萤火虫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停下扩张的脚步,先把阿尔法火箭的动力系统、结构强度这些基础问题搞定,把地面测试做扎实。   说到底,航天这行来不得半点虚的。客户要的是能把卫星安全送进轨道的可靠工具,不是用来“积累经验”的试验品。   萤火虫要是真想去太空分一杯羹,就得先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思,踏踏实实把技术根基打牢。不然的话,“命运多舛”的标签只会越贴越牢,最后被市场彻底抛弃。

0 阅读:6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