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9月27日,河南郑州,一5岁男孩被父母带到医院检查视力,结果医生惊讶的发现孩子的视力近视高达1000度!原来孩子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而他们为了不让孩子苦恼,就一直让他玩手机,网友:老一辈带孩子还是不能太溺爱。 9月27日的郑州,郑大一附院眼科诊室里一片沉默。 验光师拿着检查单的手微微发颤,反复核对后才轻声开口。 孩子双眼近视快1000度,眼轴26.5毫米,比同龄孩子正常数值多出4毫米还多。 这话让5岁男孩乐乐的妈妈瞬间红了眼眶,她自己400度的近视已经困扰半生,却没想到年幼的儿子要承受更沉重的视力负担。 这张薄薄的验光单,藏着千万隔代带娃家庭的共同困境。 看似是手机哄娃引发的个案,实则暴露出儿童视力保护中家庭责任、科学认知与时代环境的多重矛盾。 乐乐的视力问题并非突然出现。 从3岁起,他就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父母在市区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常加班,一个月顶多能回家两三趟,平时只能靠视频联系。 老两口年过六旬,爷爷有腰疼的老毛病,奶奶腿也不利索,根本追不上爱跑爱闹的乐乐。 每次孩子哭闹着要出门,他们就只好把手机塞过去,看会儿动画片,别乱跑摔着。 一开始孩子看半小时就腻了,可动画片会自动连播,渐渐地,乐乐盯着屏幕就挪不开眼。 爷爷奶奶发现这招“屡试不爽”,孩子抱着手机能安静一下午,他们正好能歇口气。 久而久之,乐乐养成了睁眼要手机、吃饭看手机、睡前还得看一小时的习惯,有时甚至能刷一整天。 看电视时,他非要贴到屏幕上才肯罢休,这些异常在老人眼里竟成了“孩子眼睛尖”的表现。 父母在视频里偶尔看到孩子拿着手机,也只是随口说句“别看太久”就匆匆挂线。 老人带娃已经够累了,哪好意思再多挑剔。 乐乐妈妈后来懊悔地说,她从没教过老人怎么控制屏幕时间,也没注意到孩子眯眼、皱眉头的预警信号。 直到这次回家发现孩子连远处的路标都看不清,才慌忙带他去检查。 郑大一附院的医生解释,乐乐的高度近视是遗传与后天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乐乐父母都有四五百度近视,让孩子天生就有近视易感性,而每天超6小时的近距离用眼,成了视力恶化的“加速器”。 最后,配镜师为乐乐试了十几副镜架,最后选了最轻的树脂材质,但镜片还是厚得像啤酒瓶底,轻轻架在鼻梁上就往下滑。 孩子戴上后头晕得东倒西歪,试戴三天,耳朵后面就磨出了两道红印,哭着喊“不要戴眼镜”。 爷爷奶奶得知结果后,自责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奶奶坐在沙发上抹着眼泪,早知道伤眼睛,就算天天抱着他走,也不该给手机。 爷爷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转身就扔进了抽屉最深处,后来见着孩子就念叨,再看手机,眼睛就真瞎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乐乐的高度近视几乎不可逆。 医生明确表示,激光手术要等18岁后度数稳定才能做,而且只能矫正度数,无法改变眼轴拉长的状态。 当手机成为“电子保姆”,当忙碌替代了陪伴,受损的不仅是孩子的视力,更是他们的未来。 儿童的视力健康没有后悔药,每一位家长都该明白:工作再忙,也别忽视孩子的用眼细节;距离再远,也要把科学育儿的方法传递给家人。 用提前预防代替事后补救,用有效陪伴代替手机哄娃,才能让更多孩子远离“小眼镜”的困扰,守护好他们清晰的视界。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社2025-09-29发布:5岁娃近视1000度!家里人这个习惯害了他
悲剧还是发生了!9月27日,河南郑州,一5岁男孩被父母带到医院检查视力,结果医生
拾九观人间
2025-10-01 10:46:42
0
阅读:80
duyongkai
很正常,现在一个班上能有三成学生不近视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