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低下高傲头颅认错,向世界证明以色列并非不可战胜,这给中东带来极大自信。 以色列这次低头认错,根本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被中东团结的铁拳打疼了才不得不服软。 此前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演讲时,台下观众走光的尴尬场景,早就暴露了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处境,只不过那时的以色列还抱着美国的大腿硬撑,觉得有超级大国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直到它动了不该动的卡塔尔,才真正撞在了中东国家团结的铁板上。 今年9月上旬,以色列空军动用15架F-35I战机突袭了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处民宅,声称目标是哈马斯谈判代表,这次行动造成包括哈马斯官员在内的多名人员伤亡。 这是近年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首次对一个海湾阿拉伯国家领土发动打击,严重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 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当场怒斥这是一场对主权的“懦弱且卑劣的袭击”,卡塔尔外交部更是严厉指责以方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破坏地区和平努力。 要知道,卡塔尔一直是斡旋加沙停火的重要调停方,以色列这番操作不仅打错了目标,更打醒了整个中东地区——靠美国的安全伞根本靠不住,只有自己团结起来才能自保。 果不其然,空袭发生后,海湾国家迅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姿态。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牵头召开紧急峰会,各成员国展现出唇齿相依的姿态。 根据早在2000年达成的一项防务协议,海合会内部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成员国遭袭即视同对全体成员侵袭”的原则,这一集体防御条款迄今仅有两次被真正动用,分别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和2011年“阿拉伯之春”时干预巴林动乱。 而这次面对以色列的挑衅,海湾国家毫不犹豫地启动了第三次“集体亮剑”。 峰会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显示,海合会决定启动集体防务机制,授权其联合军事指挥部“采取必要措施”来激活共同防御体系,加强海湾威慑力量,这标志着中东地区正出现数十年来最严肃的一次安全一体化尝试。 更让以色列始料未及的是,这种团结迅速超出了海湾国家的范围。沙特作为海合会“领头羊”,此前还在美斡旋下有意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但空袭事件让沙特彻底看清了以色列的强硬本质,迅速调整立场转而牵头区域团结。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近期密集与卡塔尔和埃及等国领导人沟通,共商地区安全新框架,还在峰会上提出应加速打造地区防空和导弹防御网络,以应对任何域外力量的侵犯。 曾经签署《亚伯拉罕协议》、被视作对以政策松动风向标的阿联酋,也因这次空袭感到难堪和愤怒,不仅冻结了部分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项目,还加紧与沙特、卡塔尔协调立场,强调海湾内部安全合作优先于对以关系。 就连曾经被海湾兄弟孤立的卡塔尔,也因为这次事件从“被孤立者”变成了“被团结者”,地区影响力反而大幅提升。 埃及作为中东另一大强国,也趁机号召成立中东联军实现集体防御,卡塔尔呼吁组建的中东联军更是迅速取得十多个国家支持。 这种团结态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彻底打破了以色列长期以来依赖的“分而治之”策略。 以色列突然发现,自己原本以为可以随意拿捏的中东国家,如今竟然拧成了一股绳。 在这样空前孤立的困境下,内塔尼亚胡终于不再端着高傲的架子。卡塔尔外交部29日证实,内塔尼亚胡已对侵犯卡塔尔主权表示道歉,并承诺今后不再针对卡塔尔领土发动任何攻击。 更耐人寻味的是,内塔尼亚胡还主动表示欢迎特朗普关于成立三方小组的提议,以消除两国之间的不满。 只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善意的示好,而是内塔尼亚胡的缓兵之计。 他很清楚,一旦中东大团结局面彻底形成,以色列在中东的处境将变得十分危险,所以必须赶紧拉拢一部分阿拉伯国家,试图从内部瓦解这种团结态势,确保中东不会出现真正拧成一股绳的局面。 这次以色列低头认错,给中东地区带来的自信是前所未有的。曾经在以色列军事威慑下敢怒不敢言的阿拉伯国家,终于明白就算是有美国支持,以色列也不是无所不能。 海湾国家开始认真思考摆脱对美国安全依赖的可能性,海合会启动的集体防务机制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要构筑自主防务体系,不再一味仰赖外部保护。 沙特从“谋求美以保障”转向“牵头阿拉伯自保”,阿联酋从“美以盟友”回归“阿拉伯阵营”,卡塔尔凭借斡旋和团结作用提升话语权,这些转变都在重塑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说到底,以色列的道歉不过是权宜之计,但中东国家团结起来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当美国的影响力在中东逐渐衰退,当阿拉伯国家终于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地区的安全秩序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以色列说了算”的时代了。
以色列低下高傲头颅认错,向世界证明以色列并非不可战胜,这给中东带来极大自信。
天天纪闻
2025-10-01 10:46: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