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70万压在乌克兰,不是舍不得打,是真打不动了。 按西方智库算,俄军总共还不到

纸上点将 2025-09-30 22:41:52

俄军70万压在乌克兰,不是舍不得打,是真打不动了。 按西方智库算,俄军总共还不到130万人,光乌克兰战场就占了一半多,可真正能扛着枪冲在前头的,连70万的零头都够不上。 俄军嘴上说有150万编制,实际能拉到前线的还不到70万。 俄罗斯军队的总规模在2025年已接近132万活跃人员,其中超过一半集中在乌克兰战场。这种部署规模显示出对这一区域的重视程度,但实际作战效能远低于预期。西方智库评估表明,俄罗斯官方宣称的更高编制数字与现实存在差距,能实际投入前线的机动力量有限。其余部队多分布在东部维护基地或中部处理安全事务,无法及时支援乌克兰方向。这种兵力分配模式导致一线部队负担过重,难以形成持续攻势。数据显示,俄罗斯每月招募约3万新人以补充损失,但这些补充兵员的整体素质和准备度不足以改变战局。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在东部推进缓慢,仅占领有限区域,平均每月获地不到50平方英里。这种进展速度反映出部队在多线作战中的资源分散问题。 这些部队中,后勤和辅助人员比例较高,无法直接参与高强度对抗。在南部某些区域,俄罗斯布置多个旅级单位,但真正能执行机械化突击的仅有少数,其他多为临时编组的警卫力量和补充兵员,作战能力明显不足。2025年,俄罗斯已进行多次征兵行动,累计补充数十万新人。这些新兵装备水平较低,许多使用上世纪的旧式步枪和靴子,缺乏精密瞄准装置,甚至基本防护衣物需自行解决。冬季征召的部分人员中,多人未接受充分实弹训练,就被派往前线。这种仓促部署导致部队在实际战斗中暴露弱点,例如在某些阵地,一支营级单位因通信设备缺失,无法有效协调,遭受敌方无人机打击,造成严重人员损失。整体而言,这种人员结构限制了俄罗斯军队的机动性和持久作战潜力。 坦克作为主力装备,仍以T-72和T-80等冷战时期型号为主,这些车辆的火控系统和防护能力落后于对手的改进型。俄罗斯被迫启用更旧的T-62,这些1960年代产品在开阔地带易成活靶子,面对火箭系统打击时,防护不足以抵御。2025年,俄罗斯坦克损失已超1400辆,步兵战车损失达3700辆以上,依赖库存补充但质量堪忧。相比之下,对手装备的M1A1和豹2在射击精度和防护上占有优势,能有效摧毁俄方车辆。这种装备代差使俄罗斯在装甲对抗中处于下风,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火炮弹药供应也成瓶颈,每日发射量虽达数千发,但国内产能仅能满足部分需求。部队启用旧式122毫米炮,并改装航空弹头使用。在某些地区,一个炮兵单位因精确弹药短缺,每天射击量受限,火力覆盖不足以压制对手阵地。这种资源约束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火力优势。 指挥体系的僵化是另一关键问题,基层单位需逐级上报计划,从营到师再到更高层级,常常延误战机。在某些战役中,一个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因信号中断,未待空中援助就发起行动,导致多辆车辆被反坦克导弹摧毁。部分军官采用民用设备传令,却易遭电子干扰,整个系统崩溃。这种老旧流程继承自过去模式,不适应现代战场的快速变化。后勤依赖陆路运输,一个师级单位每日燃料消耗巨大,但运载车辆多为上世纪产品,途中故障频发。俄罗斯尝试铺设临时管道输送物资,但这些设施易损,维修耗时长,前线部队常面临断供。2025年,这种后勤短板在多地暴露,导致部队行动受限,无法维持高强度作战。 尽管俄罗斯兵力众多,对手虽人数较少,却获得西方坦克和防空导弹援助,情报系统通过卫星和网络实时追踪俄方行动。在某些反击中,对手部队提前获知炮击位置,及时调整避免损失。对手采用无人机搭配火箭系统,摧毁俄罗斯仓库和指挥所,2024年秋季破坏关键桥梁,阻断南部供应线。2025年,俄罗斯推进东部,但进展有限,累计占领241平方英里,月均损失超3万人员。俄罗斯军队承受持续损耗,像疲劳的作战者难以发力。对手针对漏洞打击,引入F-16飞机和远程导弹后,在防御中击落俄方战机,但自身也遭受损失。俄罗斯加强空袭,2025年6月发射500枚导弹和无人机,针对对手基础设施,但未改变整体胶着态势。

0 阅读:0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