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智能化,不再是幻想》 —— 上汽大众Pro家族发布会高层对话纪要
参会受访人: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
卓驭科技CEO:沈劭劼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中大型车车型线管理执行总监: 胡胤
个人感受:
1. 陶总作为上汽大众一把手,在没在提词器的情况下把油车做智能的四大难点(非线性优化算法的能力、风冷散热的能力、通讯适配的能力以及可靠性、驾驶体验)给讲得一清二楚。领导深入到这项技术的细节来研究,说明战略上对“油车智能”的重视程度。从用户角度来看,对大众Pro家族的技术实力也更信任。
2. 卓驭科技CEO沈劭劼是很典型的技术男,在研究“油车能不能做智能”的开端,他从“人能不能开油车?人的控制反馈频率有没有电脑高?”两个问题出发,从第一性原理就认定了油车一定可以做出智能。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技术思维,和马斯克的思维方式一致。
3. 傅总的发言则是言简意赅,例如回答上汽大众怎么把智驾成本降下来时,他两句话点名了两个重点: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技术路线的选择。
在回答之前的用户能否硬件升级时? 他的回答真诚而直接:很抱歉不能,因为涉及到硬件方面的更新,但这一代会考虑将来迭代升级的可能性。这种直接而坦诚的回答其实反而争取了好感。
Q1:上汽大众去年就开始提油车智能化,今年继续“油电同智”。今年有哪些进展?
沈劭劼:简单来说就是从一个基于规则的系统升级到基于端到端的系统。端到端的技术从去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的,所以上汽大众跟我们在一起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先进的技术在一个最现实而且成本受控的条件下推到了量产车上。
Q2:行业里有一个偏见,认为燃油车做智能化几乎不可能。上汽大众反而没“翻车”,是怎么做到的?
陶总:我们跟卓驭的合作已经持续七年了,一开始也遇到了挑战,包括非线性优化算法的能力、风冷散热的能力、通讯适配的能力以及可靠性、驾驶体验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大家一起打磨出来的。
使用辅助驾驶的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驾驶者和辅助驾驶系统彼此脱钩,不了解对方意图。特别是当车脱离了辅助驾驶状态,驾驶者还不知道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上汽大众希望把“人机共驾”、“人车合一”做到极致。
沈劭劼:市场上还有至少一半的油车,不能忘掉那一半的用户。
一开始会说电池、电汽架构控制不可能,但是反过来去想人能不能开油车?能;人的控制反馈频率有没有电脑高?没有;想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知道这个问题一定能解,一定存在某个函数,某个模型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能学到人怎么开油车,这个问题就能解,只是之前我们不知道而已。
后面有一些其他问题反而会更难一点。例如散热的问题,因为油车是一个大热机,有很强的振动,装不了水冷,风冷因为热机有振动,对风冷的影响也很大。那这个东西到底装在哪?跟新能源车不一样,装在不同的位置,热力学的变化会非常大,当时我们纠结这个东西装在哪的时候挺痛苦的。
Q3:Pro家族将高阶辅助驾驶下放至主力燃油车区间,成本控制是一大难点。上汽大众如何克服的?老用户能不能升级?
傅总: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技术路线的选择。
真诚地回答,现有的老车主无法通过升级获得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2.0的功能。主要原因在于,此次升级不仅涉及软件迭代,还包含硬件层面的更新,无法仅依靠软件升级实现。
不过在规划2.0时,我们已经考虑到未来升级的可持续性,为后续的功能演进预留了余地。
Q4:了解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落地了城区NOA,卓驭认为燃油车落地城区NOA的瓶颈在哪里,有没有技术和成本的因素?卓驭是如何看待L3的,现在在L3上有什么布局和进展?
沈总:例如说在油车上,因为油车天然是没有水冷的链路,不像电池冷却。那意味着如果不额外加装水冷的话,就只能用风冷,因此它对最高算力是有一定的上限。最高算力的上限如果要实现城市NOA能行,需要比较强的工程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开发时间。
关于L3级别辅助驾驶,其实目前是卓驭惯导双目™ 还是舱内激光雷达激目系统都有,卓驭惯导双目™ 其实已经量产了,带激光雷达、舱内激光雷达也会在明年量产,但是具体量产的车型先不透露。
Q6:目前很多公司提到燃油车最终要做到L3、L4级智能驾驶,请问是否有这样的目标?另外,对于燃油车智能驾驶的最终终局,是否有明确目标?
陶总:我们正在布局L3级智能驾驶的产品战略,重点聚焦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车型。理想情况下,未来不排除将电车的相关技术转移应用到燃油车上。
Q8:上汽大众在智能化领域有怎样更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在内部视角下,智能化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傅总:先回应第一个问题,从终局来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继续成为能引领行业发展的角色。
Q9:Pro车型对上汽大众燃油车销量,具体有怎样的提振作用?是否有量化数据支撑?除了做强Pro车型,上汽大众还有哪些策略,来提升燃油车市占率?
傅总:Pro家族投放市场后,成效十分显著。首先在销量层面,帕萨特家族、途观家族、途昂家族这三个明星产品的整体市占率提升了近20%,这是最直接的表现。
其次在品牌价值层面,贡献更为突出,目前上汽大众在“油车智能化”领域的努力,已越来越被市场、媒体及消费者认可,这也带动了这三款Pro产品的平均成交价有所提升,为品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Q12:目前上汽大众的燃油车看起来似乎比电动车更智能,挑战给到了 ID 系列,上汽大众如何做好不同动力系统产品间智能化的配合与协调?
傅总:这一代IQ.Pilot 2.0发布后,Pro家族在辅助驾驶方面的表现确实会比目前的ID. 家族要好一些,但这其实是产品研发周期造成的一小段特殊现象。
明年,我们将发布的8-9款上汽奥迪、上汽大众的产品,全集中在新能源领域,这些产品都具备L2++级辅助驾驶能力,在智舱和车机互联方面的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沈总:回答一下纯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包括我们现在是用卓驭惯导双目™ 立体视觉系统,下一代激目系统就是在双目中间加了一个激光雷达,在舱内加了一个激光雷达。还是那句话,激光雷达除了贵之外没有坏处。
卓驭惯导双目™,有自制的激光雷达。你说特斯拉用视觉能不能做成这样的效果?能,但是它需要更强大的数据、更大的算力,以及我们自己作为供应商需要适配的车型是很多的,但是特斯拉总共只有三种车型。聪明油车就选上汽大众人机共驾更安心卓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