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枚!俄军发动三年来最大规模轰炸,对着基辅连炸12小时! 基辅的夜空,在9月28日这晚彻底被撕裂。俄军长达12小时的持续轰炸,将这座城市拖入三年来最惨烈的空袭噩梦,643枚各式弹药组成的火力网,成为笼罩在乌克兰民众头顶的死亡阴影。 当地时间29日,乌克兰官方披露的战报触目惊心。俄军此次出动的武器库堪称豪华,“天竺葵”无人机蜂群般密集,Kh-101巡航导弹与“口径”巡航导弹精准穿梭,“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带着刺耳轰鸣划破天际,连号称难以拦截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也加入战局。 从27日晚20时30分至28日凌晨,爆炸声与防空警报声交织回荡,12小时里从未停歇,这样的攻击强度,是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最引人关注的是乌军给出的拦截数据:643枚来袭弹药中成功拦下611枚。 这个看似亮眼的数字,却像空中楼阁般经不起推敲。要知道,此前已有多方信息显示,乌军前线的防空系统早已千疮百孔,甚至有消息称基本被摧毁。拦截高超音速导弹与密集无人机群,需要先进的防空体系与充足的弹药储备。 可乌军自始至终没说明究竟用何种武器实现了这般“高拦截率”。网上流传的“用大地拦导弹”的调侃,此刻竟带着几分残酷的真实。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主席科列茨基曾透露,俄军无人机中常有大量诱饵弹,专门消耗乌军防空火力。 若防空系统真有如此高效,为何空袭还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答案或许藏在满地狼藉的现场里。基辅斯特拉热斯卡研究所的废墟最令人痛心,这家欧洲顶尖的心脏病学机构被直接命中,2名人员当场殒命,主体建筑沦为断壁残垣。 225栋居民楼在轰炸中受损,窗户震碎、墙体开裂的房屋随处可见,部分楼栋甚至坍塌过半。波兰驻乌克兰大使馆也未能幸免,一枚弹药径直砸进厨房,虽未造成伤亡,却足以说明袭击范围之广、威力之猛。 官方统计的4死80余伤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是医院里哭喊的伤者,是地铁站中蜷缩避险的平民。这样的场景,哪有“高效拦截”的影子?分明是防御体系漏洞百出的直接佐证。 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则给出了另一重视角,他们明确表示此次打击精准命中预设目标,主要针对乌克兰军工复合体与军用机场等军事设施。这种说法与乌方描述形成强烈反差,却从侧面解释了袭击的战术逻辑——通过摧毁军工与后勤设施,瓦解乌军持续作战能力。 此前俄军就曾精准打击哈尔科夫变电站,导致北约援助物资运输的铁路线瘫痪,此次空袭显然延续了这一思路。面对惨状,泽连斯基在晚间视频讲话中怒斥俄罗斯“卑鄙无耻”,可愤怒终究换不来防御能力的提升。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无比残酷:前线防空武器消耗殆尽,军工设施接连被毁,外援补给的铁路线屡遭打击,乌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有消息称,乌克兰已紧急计划赴美洽谈武器采购,试图通过补充无人机与防空装备挽回颓势,但远水真的能解近渴吗? 要知道,现代战争拼的是持续作战能力。乌军此前即便宣称拦截率高达92%,仍挡不住平民伤亡与设施损毁,如今防空系统更趋薄弱,新采购的武器能否及时到位、能否快速形成战斗力,都是未知数。 更关键的是,俄军似乎已摸清乌军防御规律,科列茨基就预警,随着供暖季临近,俄军可能对能源设施发动更大规模袭击。若能源系统再遭重创,乌克兰民众将面临寒冬里断电断暖的绝境,社会抵抗意志难免动摇。 泽连斯基的强硬姿态世人皆知,可这种“嘴硬”背后,是乌克兰民众不断加重的苦难。冲突持续至今,无数家园被毁,无数生命消逝,如今连首都都要承受这般炼狱式轰炸。继续耗下去,只会让更多平民沦为牺牲品,让国家基础设施遭受更难恢复的创伤。 643枚弹药的轰炸,炸碎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乌克兰的防御幻象。所谓的高拦截率终究掩盖不了防空体系的崩溃,愤怒的谴责也换不来实际的安全保障。对乌克兰而言,与其寄望于远隔重洋的武器援助,不如正视眼前的困境。 毕竟,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伤痛。基辅夜空的火光早已警示:和平谈判才是结束苦难的唯一正道,再拖延下去,只会让更多人付出生命代价。 基辅被袭击
643枚!俄军发动三年来最大规模轰炸,对着基辅连炸12小时! 基辅的夜空,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30 19:27: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