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机器人在中国工厂干活一幕后,纽约时报记者忍不住了,怒斥美国企业不思进取! 纽约时报的记者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他写了一篇报道《中国在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以此来猛烈抨击美国的企业不思进取。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纽约时报》9月26日报道称,中国正在以远超其他国家的速度制造和安装工业机器人,这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我在看到这个报道后,真是有些心潮澎湃,你想,几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中国如何“追赶”美国,甚至“超越”一些发达国家,但现在真心实意地说,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压倒了全球其他国家,速度也快得惊人,几乎把美国甩得老远。 说到这,难免让我想问一句,美国企业,你们到底在干啥呢?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到2024年中国工厂里的机器人总数将超过200万台,而这已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是的,别再怀疑了,光中国一个国家的机器人就把其他190多个国家打了个“满堂彩”。 而且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去年中国新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接近30万台,听着像是天文数字吧? 但你知道吗?这几乎是全球其他地区加起来的总和,这一数字,足以让任何制造业老大哥感到一丝寒意。 说到美国呢,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强国,你们还记得自己曾经在工业革命中站在风口浪尖吗? 但现在,美国的机器人安装量和中国相比简直就像是“小打小闹”。 2023年,美国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才3.4万台,别看这个数字还算大,但和中国的30万台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简单算个数学题,中国新增的机器人数量是美国的9倍!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比作赛跑,简直是中国已经冲到了终点,而美国还在起跑线踟蹰不前。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许多美国企业似乎并不着急,美国的机器人安装密度依然处于全球十名开外,排第十位,这个位置可真不怎么光彩。 中国的机器人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美国,甚至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也在不断追赶国际领先水平。 比方说,比亚迪的合肥汽车厂,那里有近200台国产机器人在忙碌地焊接车身。 你可能不相信,但这些机器人焊接的精准度连人类老工匠都得甘拜下风,焊枪精准度控制在0.03毫米以内,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技术。 要知道,这些机械臂能反复工作,而且效率比人工高得多,甚至能在一天内生产出比以前多三成的汽车。 再看看蔚来,在安徽的制造基地,那里的生产线几乎看不见工人,机器人从零件搬运到车身组装,全部一气呵成。 它们甚至连拧螺丝的力道都控制得精准无误,简直比人类工人还要靠谱。 更有意思的是,美的收购的德国库卡机器人,如今在国内生产的500公斤级重载机器人,竟然能轻松抓着几百斤的“杠铃”转圈圈,精度比老款提高了三倍。 最关键的是,里面的减速机和伺服电机这些以前都得从外国进口的零部件,现在中国自己能造了,这不禁让人拍手叫好。 而美国呢,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尤其是在汽车行业,曾经是机器人应用的“老本行”,如今美国的汽车厂商在机器人的使用上竟然出现了下降。 2018年,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机器人安装量减少了26%,一度从2016年的峰值回落。 而这时候,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和制造能力却在快速提升,尤其在汽车行业,甚至有一些美国企业开始依赖从中国进口设备,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 不仅如此,美国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也成了硬伤,每年中国培养35万名机械工程毕业生和技术工人,而美国每年只有4.5万,这个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也有不小的差距。 美国的一些机器人制造商老板表示,最大的难题就是找不到足够的熟练工人,而即便如此,很多美国企业也依旧不着急搞自动化升级,甚至还依赖政府补贴来解决问题。 中国的小作坊却已经能够花4万美元就买到一台能自学焊接的机械臂,而以前这种设备价格可能高达14万美元。 随着中国机器人制造成本的降低,连那些不起眼的小工厂也开始用上自动化设备,真正实现了“普及化”。 看到中国工厂里机器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效率一次次提升,再看看美国企业的慵懒姿态,难怪那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忍不住发出感慨:中国企业的进取心,令人钦佩,而美国的惰性,令人心生忧虑。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
目睹机器人在中国工厂干活一幕后,纽约时报记者忍不住了,怒斥美国企业不思进取!
叁号知识局
2025-09-30 17:09: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