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

小刘不迷路 2025-09-30 16:40:51

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这位总以犀利言辞惊艳舆论场的“网红学者”,早已在另一片疆域开辟了新阵地。褪去外交官制服的高志凯,如今活跃在央视、凤凰卫视的评论席上,成为国际时评界备受瞩目的声音。 参赞与大使的职级差异,恰恰成为他转型的优势。没有官方身份的束缚,他能在中美关系、台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畅所欲言。这种独特的自由度,反而让他的观点更具穿透力。 看看他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对话期间的表现。当美方代表无礼指责中国时,他连夜撰写评论,用确凿数据和历史事实驳斥美方谬论。这篇雄文在社交媒体收获千万阅读,成为民间外交的典范之作。 从外交部翻译室到国际媒体平台,他的战场已完成华丽转身。现在他是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多家跨国企业顾问,这种多元身份让他能在国际舞台更灵活地发声。 记得去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他与美国智库专家激烈辩论。面对对方在南海问题上的无理指责,他援引国际海洋法条文,用流利英语据理力争,让在场听众深刻认识到中国立场的正当性。 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就是他的主战场。每条推文都像精准制导的思想导弹,在西方舆论阵地炸开缺口。有网友调侃说,高志凯一个人就是一支“民间外交军团”。 不同于传统外交官的谨慎含蓄,他的语言风格鲜明锐利。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他总是直击要害。这种敢言善辩的特质,恰恰是当前国际舆论场最需要的武器。 他的成功转型揭示了一个深刻现象:新时代的中国声音需要多元传播者。他们可能不在体制内任职,却始终怀着赤子之心,在各自领域捍卫国家尊严。 高志凯现象背后,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生动写照。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对外表达的专业人才。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无论是在外交一线还是在民间领域,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报国方式。这种多元化的爱国表达,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小刘不迷路

小刘不迷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