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炸了巴基斯坦货轮!9月27日,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一艘停靠在也门港口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30 14:51:12

以色列炸了巴基斯坦货轮!9月27日,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一艘停靠在也门港口的天然气货轮。   这事儿细想全在情理之中。以色列这“中东小霸王”的脾气向来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这些年巴以之间的梁子本就没断过,如今巴基斯坦直接把手伸到了中东乱局里,等于明着站到了以色列的对立面,不挨几下敲打才怪。   巴基斯坦可不是悄悄摸摸掺和进来的。就在袭击发生前十天,巴基斯坦外长达尔刚公开表示,和沙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后,已有多个中东国家主动抛来橄榄枝,想达成类似的战略防御协议。   巴防长阿西夫更直接证实,这份协议可能扩展到其他国家,甚至不排除动用核力量。   要知道,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常年在印巴冲突中积累的实战经验,再加上沙特资金的加持,其军事存在感早已不是秘密。   更别提过去十年里,巴基斯坦一直以军事顾问、特种部队派驻的形式,深度参与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国防建设,这种“驻而不战”的模式早让它在中东攒下了“安全承包商”的名声。   以色列对这种战略扩张的敏感度比谁都高。毕竟就在不久前,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时,驻扎当地的美军压根没提供保护,这让海湾国家彻底看清了美国“保护伞”的不靠谱,转而寻找新靠山。   巴基斯坦的趁势而上,恰好戳中了以色列的痛点——一旦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与中东国家的资金结合,以色列在地区的军事优势会被大幅削弱。   更让以色列坐不住的是,巴基斯坦的“中械军”已悄然浮出水面,这些装备中国产武器、采用中式作战理念的部队,在城市作战和反恐行动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比依赖后勤的美械部队更难对付,这无疑给以色列添了新麻烦。   再看遭袭的货轮和地点,里面的门道更不少。涉事的是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当时正停靠在也门拉斯伊萨港,这个港口长期被胡塞武装控制。   自加沙战事爆发以来,受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频繁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及红海航运,拉斯伊萨港早成了以色列的重点打击目标。   巴基斯坦货轮偏选在这里停靠,即便只是常规补给,在以色列眼里也成了“间接支援胡塞武装”的铁证。   以色列向来信奉“宁可错打绝不漏放”,之前就有过先例:2010年5月,以色列海军在公海拦截前往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船队,直接导致10多名志愿者死亡,即便联合国认定其违反国际法,以方也坚称“别无选择”。   这次袭击的操作手法,完全是以色列的“老套路”。根据巴基斯坦内政部长穆赫辛・纳克维披露的细节,无人机袭击直接导致船上一个LPG储罐爆炸,虽然后来船员及时灭火没造成伤亡,但胡塞武装随即以扣船扣人为由介入,把局势搅得更复杂。   这种“敲山震虎”的策略以色列用得相当熟练,就在几天前,他们刚用15架无人机对全球苏木德舰队的援助船队发动12轮攻击,破坏通信设备还使用声波炸弹制造恐慌,理由同样是“怀疑与哈马斯有关联”。   以色列算准了巴基斯坦的软肋。虽然货轮上24名巴基斯坦籍船员、2名斯里兰卡船员和1名尼泊尔船员最终在沙特、阿曼等国的斡旋下获救,船只也顺利驶离也门海域,但整个救援过程暴露了巴基斯坦海外行动力的短板。   巴基斯坦前参议员艾哈迈德就曾吐槽,之前参与援助船队时遭遇以色列袭击,巴政府既没派人道主义团队,也没将问题提交联合国或伊斯兰会议组织,反应迟缓得让人失望。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表现,恰恰让以色列觉得敲打成本低、效果好。   更微妙的是时间点的选择。袭击发生前几天,西班牙、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刚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一系列外交动作让以色列倍感压力。   这种时候,敲打和巴勒斯坦同属伊斯兰阵营、且正试图扩张影响力的巴基斯坦,既能发泄不满,又能向其他想靠拢巴勒斯坦的国家传递警告信号。   以色列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持续散布威胁言论,无非是想通过这种强硬姿态,维持住摇摇欲坠的地区威慑力。   说到底,这记炸在货轮上的无人机攻击,根本不是偶然的军事行动。它是以色列对巴基斯坦中东战略布局的直接回应,是对欧洲外交表态的间接反击,更是想通过“低成本打击”巩固自身地位的惯用伎俩。   毕竟在以色列看来,与其坐等巴基斯坦和中东国家形成联盟,不如趁早下手敲打,用一艘货轮的代价遏制潜在威胁,这笔账在他们眼里划算得很。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