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方导吗? 如果是,那他的人生比“跨界”俩字复杂多了

星星不吃瓜 2025-09-30 12:15:41

此方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方导吗? 如果是,那他的人生比“跨界”俩字复杂多了 方励1953年生在成都,1981年留学美国,1992年在硅谷开了劳雷工业,做海洋油田勘探设备,比如深海声呐、地震仪,后来2000年转向影视,当制片人拍了《后会无期》《乘风破浪》 劳雷不是小公司,是全球前几的地球物理设备商,曾给“蛟龙号”提供过水下定位技术。方励说过“科技是根,影视是枝”,他的电影里全是地理细节——《后会无期》的东极岛,他提前用劳雷设备测过潮汐;《乘风破浪》的80年代小镇,用地理数据还原了街道布局。还有网友提的成蕾,她2023年因间谍罪获刑,但没公开证据显示方励和她有关 为什么方励放着科技公司不做,要跨界当影视制片人? ① 兴趣驱动,他爱读小说爱拍照片,说“科技理性,影视感性,都要好奇心” ② 资源整合,劳雷的资本让他能拍自己想拍的,不用看投资方脸色 ③ 传递理念,想通过影视让更多人懂科技,比如《后会无期》的沉船情节,用了劳雷的探测案例 方励的跨界是“互补”——科技给了他细节把控力,比如《飞驰人生》的赛车赛道,他用劳雷测过地形确保安全;影视给了他传播渠道,让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冷知识。这种模式不是乱闯,是早有铺垫,他的团队里既有工程师也有编剧,拍电影时工程师跟着选景,编剧跟着学科技 有网友说“一个漂亮国勘测地球的为啥要跨界混入内地娱乐圈?难道是为了拍片时勘测?得保护好”,这话有点调侃,但方励的影视项目确实用了地理知识,比如《后会无期》的东极岛,他测过潮汐才敢拍,不是网友想的“勘测” 我觉得方励厉害在把科技和艺术打通了。科技让他的电影有“硬货”,影视让他的科技有“温度”,比如劳雷的员工跟着拍《后会无期》,既帮选景又解决技术问题,这种模式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你觉得方励的跨界是真兴趣还是有其他考虑?

0 阅读:0
星星不吃瓜

星星不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