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6层老楼,没拆没重建,硬是被房东玩成了年轻人的“下班充电站”。 1楼奶茶刚出杯,2楼美甲妹顺手拍个照发小红书;3楼狗狗刚拍完写真,4楼瑜伽课学员顺道点了杯冰美式;5楼直播主播边剪指甲边带货,6楼自由职业者边改PPT边刷到隔壁的宠物短视频——没人出楼,钱全在楼里转了一圈。 杭州西湖区给它发了张“混合业态备案回执”,不是特批,是政策正式开绿灯了。 住建部新文件白纸黑字:只要不改结构、不碰消防,住宅楼能这么搞。 数据不会骗人。63%的人在楼里连着消费,晚8点后客流占四成,平均每单再追加31块。 房东发17次券,72%被核销,平台平均才28%。 这不是玄学,是算法——你买奶茶,系统就推你去美甲;你拍完宠物,立刻弹出瑜伽体验券。 上海那栋学它的楼,没加隔音、没控噪音,宠物毛发堵了空调,住户闹到消防上门,直接停业。 杭州房东早看明白了:不是业态多就能火,是得懂人、懂声、懂时间。 他给宠物摄影和直播层装了独立新风+隔音舱,晚上9点后所有高噪商户切换“静音模式”,连营业时间都切成AB班。 还买了500万责任险,一年1.2万,稳得一批。 资本早就盯上了。 美团龙珠和万物云联手投了2个亿,给这模式打包成标准化产品,广州、成都、武汉14栋老楼等着改。 以后房东不用自己折腾,直接托管,底租+流水抽成,躺着收钱。 别再想着招租了。 现在拼的是:你能不能让人在你楼里,多待10分钟,多花30块钱,多拍一张照,多发一条朋友圈。 真正的稀缺资源,不是铺面,是让人愿意停留的松弛感。 你不是在卖空间,你在卖一种“不用出楼,啥都齐了”的生活节奏。
太黑了,17万租金想涨到45万。山东临沂,超市老板和房东签了13年合同,才刚到两
【63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