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闹掰了? 法国要逮捕内塔尼亚胡? 这事儿一出来,好多人都猜法以俩国是不是彻底闹僵了。其实这传闻不是凭空来的,里头裹着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加沙局势的分歧,还有两国在外交立场上的各种弯弯绕,但真相比“逮捕”俩字复杂多了,得从实打实的事儿里慢慢捋清楚。 这一切的根儿在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去年11月,他们给内塔尼亚胡还有当时的以色列防长加兰特发了逮捕令,说俩人在2023年10月8号到2024年5月20号这段时间,犯了反人类罪和战争罪。 具体算下来,罪名里包括把饿肚子当战争手段用、故意打平民、迫害加沙老百姓这些挺重的事儿,刚好覆盖了以色列对加沙动密集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候。 按《罗马规约》的规矩,国际刑事法院的123个缔约方得配合执行逮捕令,而法国正好是缔约方之一,这就给“法国可能逮内塔尼亚胡”的猜测找着了法律上的由头。 法国的态度也没个准儿,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明确,更让大家猜不透。逮捕令刚发的时候,法国外交部发言人没直接说行还是不行,就说“得按规矩来”,还补了句“这事儿在法律上挺绕的”,压根没碰“会不会执行逮捕”这个核心问题。 那时候外界大多觉得,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说不定会跟着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动。可等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谈成停火协议,法国在里头帮着调解了不少,态度立马就有点变了。 停火协议成了的第二天,法国外交部就明明白白说,内塔尼亚胡是现任国家元首,有外交豁免权,就算国际刑事法院要逮人,也得把这个权利算进去。这话相当于间接说“不会逮”,但也引来了欧盟内部不少不满和指责。 内塔尼亚胡最近的行踪,也从侧面透着两国关系紧。今年9月,他坐以色列政府的专机“锡安之翼”去美国开联合国大会,飞的路线特别引人注意。 按平常的路线,法国领空本来是必走的,但这架专机最后绕开了法国,多飞了600公里避开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空。 《以色列时报》分析得挺直接,说这么调整明显是怕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出事儿——虽说法国已经说不逮了,但内塔尼亚胡政府还是不想冒险踏进法国的地盘。这种躲开的做法,比说多少外交场面话都实在,一眼就能看出俩国现在没多少信任。 其实法以之间的矛盾早不止逮捕令这一件,在加沙问题上的立场对着干,矛盾还在往深了走。 2025年3月起,以色列把加沙封了,还又开始搞密集的军事打击,5月18号更是说要发动大规模地面行动,到那天为止,已经有至少3193个加沙老百姓没了,8993人受伤。 面对这情况,法国跟英国、加拿大一起发了声明,直接说以色列这么干造成的老百姓遭罪“实在看不下去”,还明着说以方不肯给人道主义援助、让平民没地方住的行为,可能违反了国际法。 声明里还放了狠话,要是以色列不停下军事进攻、不解除援助限制,三国会拿实际措施回应。这种一起施压的样子,跟法国之前在中东问题上保持中立的态度比,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更让以色列受不了的是,法国在巴勒斯坦建国这事儿上,态度明显转了向。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那阵儿,法国跟另外五个国家一块儿宣布承认巴勒斯坦是个国家,加上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跟着做,一周里就有10个国家加入了“承认潮”。 这一下戳中了以色列的要害——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坚决反对巴勒斯坦自己单方面建国,觉得这会把“两国方案”的谈判基础给毁了。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发声明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实现地区和平必须走的一步,三国还会跟其他国家合作推进这事儿。这种明着“站边”的行为,无疑是给法以关系又添了把火。 但要说俩国彻底闹掰,也不全对——外交这事儿里,好多互相牵制的地方。法国虽说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特别不满,可没断了跟以色列的沟通渠道,在联合声明里还明着说会继续跟以色列、美国这些各方合作,推动按“阿拉伯方案”把加沙未来的安排定下来。 从法律层面说,国际刑事法院自己没执法队伍,逮捕令能不能执行全看缔约方愿不愿意配合,法国就算在法律上有义务执行,也能拿外交豁免权这些条款绕过去,这种能灵活调整的空间,给俩国留了缓冲的余地。 另外,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盟友,法国要想搞什么强硬措施,肯定得琢磨琢磨美法关系怎么平衡,这就让“彻底撕破脸”的可能性小了很多。
埃及开战!内塔尼亚胡闯下弥天大祸,57国联军围剿,美国火速驰援来源:楝亭蝉语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