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落后了,中企派2000名员工去欧洲进行技术扶贫 中国动力电池界的大哥宁德时代,最近又整了个大动静。9 月 27 号那天,这家全球市场份额超 37% 的企业官宣了 —— 要派 2000 名工人去西班牙。这些工人是去帮忙的,帮宁德时代跟欧洲车企斯泰兰蒂斯集团合建的电池工厂干活。 这个工厂可不是小项目,总投资得 40 亿欧元,规划的生产能力是 50GWh。它不只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第三座超级工厂,更可能把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格局给改了。 斯泰兰蒂斯不是小角色,之前是标致雪铁龙跟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出来的。旗下光汽车品牌就有 14 个,像标致、Jeep、玛莎拉蒂这些大家都听过,2023 年一年营收就有 1895 亿欧元,在全球车企里排第四。 宁德时代跟它的合作也不是突然来的,2023 年就签过一份不算完全绑定的备忘录,现在总算落地成合资公司了 —— 宁德时代占 50% 股份,斯泰兰蒂斯旗下两家子公司加起来占另外 50%。 要说为啥选西班牙?这里面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产业布局的心思。西班牙本身就是欧洲汽车制造的重镇,西雅特、日产这些车企都在那有工厂,2023 年它的汽车产量占了欧盟总量的 11%。 更关键的是西班牙政府的态度 —— 为了拉投资,他们已经砸了超 55 亿欧元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单是斯泰兰蒂斯在萨拉戈萨的工厂,就拿到了 1.33 亿欧元补贴。 这种政策上的倾斜,让西班牙成了宁德时代在欧洲布局里的关键一步。 宁德时代自己说,这 2000 个工人会分批去西班牙。他们主要干工厂建设和刚投产时的运营活儿,这种规模的中国工人外派到欧洲搞工业,以前还真没见过。 这些工人的具体任务包括装设备、调工艺,还有给当地员工做技术培训。等工厂正式运转起来,他们会慢慢撤出来,把活儿交给当地招的人。 这种 “中国师傅带欧洲徒弟” 的模式,宁德时代在德国工厂就试过。2022 年德国图林根工厂投产的时候,也派了不少中国技术人员过去。现在那工厂的良品率能到 95%,还培养出了一支本地团队。 西班牙工厂会照着这个路子来,宁德时代也承诺了,之后会在当地招几千个工人培训,算下来直接能创造 2000 个工作岗位,连带供应链上下游还能多养活超一万人。 不过争议也跟着来了。英国《金融时报》之前瞎炒,说 “中国工人抢了欧洲人的饭碗”。但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的副主席玛尔・瓦克耶罗直接反驳了,她说宁德时代来了,“消除了大家对斯泰兰蒂斯工厂能不能成的顾虑”。 要知道,这家工厂以前关系着当地 3.5 万人的生计。现在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都高达 23%,宁德时代这个项目,简直是给当地送了场及时雨。 宁德时代带去的可不光是生产线,还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西班牙工厂会生产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比三元锂成本低 20% 到 30%,安全性还更高,经济型电动车都爱用它。 宁德时代有个 NP3.0 技术平台,用这个平台做的电池,122kWh 的容量能跑 758 公里,用 12 年或者跑 100 万公里都没问题。对斯泰兰蒂斯来说,想在欧洲中端电动车市场抢份额,这技术太重要了。 更长远的影响在标准制定上。欧盟有个《新电池法》,2027 年起要求电池必须带 “数字护照”,得记录碳足迹和供应链信息。 宁德时代在当地生产,能更精准地满足欧盟的环保要求,同时还能把中国的电池技术标准揉进欧洲市场。比如它德国工厂,已经拿到了大众集团的电芯认证,是欧洲第一个拿到这资质的中国企业。 这种技术输出也让宁德时代在欧洲的话语权越来越大。2024 年的时候,它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就到了 45%,超过 LG 能源成了第一。等 2026 年底西班牙工厂投产,这个优势还会更大。 但这事儿对欧洲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可不小,有点 “鲶鱼效应” 的意思。一方面能缓解欧洲电池不够造的问题 —— 现在欧洲自己产的动力电池还不到 30%,大部分得从亚洲进口。 斯泰兰蒂斯计划 2030 年在欧洲卖的车全是电动车,西班牙工厂那 50GWh 的产出规模,差不多能扛下斯泰兰蒂斯四成的电池需求。 另一方面,这会逼着欧洲本土的电池企业赶紧转型。有个叫 ACC 的公司,是斯泰兰蒂斯、奔驰和道达尔一起搞的,本来计划 2030 年建成 120GWh 的生产能力,可现在进度跟不上。 宁德时代带来的竞争压力,可能会让 ACC 加快技术更新,甚至找中国企业合作。中美欧三方都在博弈,欧洲想搞 “技术主权”,少依赖亚洲的供应链。 但实际情况是,欧洲本土电池企业成本高、良品率还低,而宁德时代这类中国企业,靠着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已经成了欧洲搞绿色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这种关系,说不定能给全球产业链稳定找个新路子。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