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得好好看清自己的处境。如果不想把自己搞垮,就得明白一个硬道理,几百年来,你们的扩张靠的不是什么过硬的军事或技术实力,而是历史积累的体量和技术红利。几百年来,扩张看似强大,其实是借了别人的力。
这话听着扎心,但俄乌冲突这几年的拉扯,把这点扒得明明白白。外界以前总被俄罗斯庞大的疆域和核武库唬住,觉得它是靠硬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可真到制裁的大锤砸下来,才发现那些“实力”的底子虚得很。
俄罗斯的核技术算是少数拿得出手的王牌,它占着全球33%的反应堆用浓缩铀出口量,连荷兰这样的老牌供应国,交付量都不到它的一半。2019年那会儿,俄罗斯光核商品出口就赚了约30亿美元,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工业国都是它的大客户。但这王牌根本不是纯靠自家研发堆出来的,早期技术里藏着不少苏联时期整合的欧洲技术遗产,后来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支撑。
现在这张牌也快被攥出汗了。欧洲议会早就呼吁成员国停止和俄罗斯在核领域的一切合作,连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运营许可都要吊销。芬兰直接停了跟俄罗斯合作的核电站项目,其他用着俄罗斯核反应堆的国家,也在偷偷找替代供应。俄罗斯核技术的“竞争力”,本质上是借了全球对能源和核燃料需求的东风,一旦人家要脱钩,这优势转眼就成了包袱。
军事领域的依赖更扎眼。俄乌冲突刚开始,西方的高科技制裁一落地,俄罗斯武器生产就露了怯。那些看似威猛的装备,核心零部件大多捏在别人手里。无人机飞不起来,是因为缺了西方的芯片;导弹精度下降,是因为导航系统的关键组件断了供。所谓的“军事强大”,不过是把别人的技术装在了自己的外壳里。
苏联时期的技术红利早就吃空了。普京自己都承认,以前俄罗斯科研人员习惯了从海外采购仪器设备,本国制造商连市场都没有。直到西方卡了脖子,才着急给国内厂商下单,想靠“我们的实验室”这样的项目补短板。可技术积累哪是急得来的?“我们的实验室”数据库里就算有19000种产品,跟全球高科技价值链比,连零头都算不上。
俄罗斯的资源出口更是典型的“借势生存”。它占全球35%的生铁贸易、28%的原镍贸易、25%的原钯贸易,这些资源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但资源卖得好,不是因为俄罗斯会经营,而是全球制造业离不开这些原材料。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氖气断供,价格直接飙涨600%,俄罗斯当时能跟着受益,纯粹是沾了资源稀缺性的光,跟自身技术能力半毛钱关系没有。
现在这借的“势”也快到头了。欧盟已经禁了俄罗斯部分钢铁产品进口,其他资源的采购也在往中国、印度这些国家转移。那些以前靠资源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现在要么降价甩卖,要么看着库存发愁。没有了全球市场的需求托底,这些资源就是埋在地下的石头,根本换不来真金白银。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早被这种“借势发展”捆死了。它在大多数高科技领域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全靠依赖欧盟的关键技术。西方一断供,很多关键行业直接停摆。想从其他国家找替代?难上加难,供应链的合作都是长期磨合出来的,不是随便找个卖家就能接上。
普京说俄罗斯在加速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这话更像给自己打气。“我们的实验室”里摆着再多设备,也补不上几十年的技术断层。那些喊着“自主研发”的口号,背后是无数企业因为缺零件而停产的现实。所谓的“摆脱依赖”,不过是把“借别人的力”换成了“啃自己的老本”,根本撑不了多久。
几百年来的扩张也是一个道理。从沙皇时期到苏联时代,俄罗斯的疆域不断扩大,靠的不是技术领先,而是利用了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借了地缘政治的东风。它把这些借来的“优势”当成了自己的实力,从来没真正扎稳技术和经济的根基。
现在西方制裁一收紧,这些借来的“力”全成了反噬自己的刀子。核技术的合作要黄了,资源卖不上价了,武器生产卡脖子了,连互联网服务都被北约国家的公司限制。俄罗斯才猛然发现,自己看似庞大的体量,其实是建在别人的地基上。
要是还看不清这点,继续抱着“靠体量吃饭”的幻想,早晚得摔大跟头。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靠借别人的力,而是自己能造“引擎”。核技术要真能摆脱外部依赖,资源出口要真能打通多元市场,武器装备要真能实现全链条自主,那才叫硬实力。不然的话,借的力迟早会被收回去,到时候再想站稳,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