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给徐海东大将的信,是文物,更是艺术品! 1900年徐海东出生在湖北黄陂一

斜烟白兔 2025-09-29 13:08:09

毛主席写给徐海东大将的信,是文物,更是艺术品! 1900年徐海东出生在湖北黄陂一个窑工家里,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小小年纪就得帮着烧窑挣口饭吃。 九岁上私塾没几年,十三岁就辍学干活,手上全是老茧。1925年,他接触到革命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次年,他跑到广州,进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当上代理排长。没多久,北伐打响了,他在汀泗桥战场上带队冲锋,亲手砍断敌人的炮绳,帮部队缴获了十二门大炮。 张发奎师长一看这小伙子有胆识,当场升他为少尉排长。这事儿在军里传开,大家都说他运气加实力,硬是凭一身热血站稳了脚跟。 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反扑得凶,他回家乡黄陂,拉起农民自卫队。秋天,他组织队伍支援黄麻起义,十一月率部冲上阵地,夺了敌营,部队转战苎麻岭山区打游击。那时候根据地刚起步,他带兵东躲西藏,靠着机智和韧劲保住了队伍。 鄂豫皖根据地建立后,他升为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指挥葛藤山战役,部队从侧翼迂回,歼灭敌两个团。这仗打得漂亮,让他声名渐起。 1931年部队改编,他当上红四军军长,长征路上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从鄂豫皖跋涉上万里,翻雪山过草地,到陕北会师。 抗日战争时,他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平型关大捷里,部队隐蔽山岭,猛冲下坡,歼灭日军一个联队。1938年町店战斗,他指挥夜袭敌营,毙伤日军近千人。 解放战争虽在后方,他还是帮着训练干部和搞后勤。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到东北华北,负责军政事务。1955年授衔大将。 1935年陕北穷得不成样子,中央红军刚到吴起镇,过冬的吃穿都成问题。部队缺粮缺衣,战士们裹着破棉袄顶寒风。毛主席想到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那边情况稍好点,就提笔写了封借款信。 信上直白地说,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这信不是客套,是实打实的求助。徐海东接到信后,没二话,部队上下节衣缩食,从供给部长那儿挤出七千大洋,最后实际给了五千,还附了封回信,表示坚决服从中央领导。 毛主席收到钱和信时,整个中央领导层都感动了。这事儿在党史里传为佳话,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长征北上,本来就吃够苦头,到陕北还能支援中央,靠的就是这份大局观。 那时候条件苦,钱粮就是命根子。徐海东后来回忆,这钱帮中央红军渡过难关,也让两军更紧密结合。 党史资料里,这封借条和回信被当成珍贵档案保存,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得靠大家齐心协力。 1950年,毛主席日理万机,还抽空给在大连疗养的徐海东写信。徐海东肺病和旧伤复发,躺了好几个月,七月十七日他寄信汇报病情,说有点起色。 毛主席八月回信,内容简短却暖心:海东同志,七月十七日来信收到,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全愈。此复,顺祝愉快!毛泽东。 这信用横式布局,打破了传统竖写的规矩,显得现代又亲切。开头“海东同志”四个字写得大,墨色浓重,正文四行字小巧匀称,形成对比,疏密有致。 笔法行书体,线条流畅,时而方正时而圆润,墨痕深浅变化,节奏感强。党史专家说,这信不光是关怀,更是党内民主,新中国成立初期,领袖对老同志的体贴,让人看到党的温暖一面。 徐海东收到信后,夹在枕头下当宝贝,护士换药时他还叮嘱小心保存。他回信表示会遵嘱静养,早日康复为党出力。 这封信的文物价值高,纸张虽普通,但保存完好,无褪色,记录了建国初的党内生活。作为艺术品,毛主席的书法融汇古今,王羲之的流畅加李邕的险绝,字形大小微变,左斜势道添动感。

0 阅读:0
斜烟白兔

斜烟白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