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

颜冬白云 2025-09-29 12:09:50

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国"再续前缘"。这个国家就是坦桑尼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仍处于经济极其困难的时期,国内面临工业化起步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粮食紧缺、外汇匮乏。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毅然决定援建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通往赞比亚内陆,全长近1900公里,被誉为“自由之路”。 这是当时非洲最长的铁路工程,中国投入了五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克服热带瘴气、缺乏机械、地形复杂等困难。 中国工人吃着简单的罐头食品,睡在简陋的帐篷里,与当地工人同甘共苦。施工过程中,66名中国工人不幸牺牲,他们的墓碑至今矗立在坦赞铁路沿线,成为中坦友谊的历史见证。 坦赞铁路不仅打破了赞比亚被殖民势力经济封锁的困境,也让坦桑尼亚成为东南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平等互助、真诚无私的合作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坦关系半个世纪的基石。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的变化,坦桑尼亚也曾尝试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坦桑尼亚曾搁置价值百亿美元的巴加莫约港口项目,这本是与中国深度合作的重要项目,却因担心债务压力和外部舆论而停摆。坦桑尼亚一度转向英国和日本,希望借助其资本和技术推动经济升级。 日本承诺援建多多马新行政首都的基础设施,英国则提出投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并承诺帮助坦桑尼亚成为区域能源出口国。坦方一度寄望通过这些合作完成迁都、改善财政收入,重塑国家发展格局。 但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日本的多多马扩建计划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拖延多年,资金拨付和工程落地迟迟未能兑现。英国的LNG项目谈判更是久拖不决,外资提出的条件不仅要求高比例利润分成,还希望长期掌控资源定价权,这无疑让坦桑尼亚的国家利益受到挑战。 对于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合作模式难以带来真正的自主发展。结果是坦桑尼亚迁都计划停滞,能源出口前景渺茫,国内对政府的期待落空,经济增速未能达到预期,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坦桑尼亚的项目始终展现出高效、务实和可持续的特点。以近年来建成的马古富力大桥为例,这座横跨鲁菲吉河的大桥大幅缩短了交通时间,方便了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的联系。 项目建设期间,中国企业雇用了大量当地工人,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不仅获得收入,还掌握了施工技术,能够独立承担后续维护工作。这种“授人以渔”的合作模式,延续了当年坦赞铁路时期的精神,不仅交付了一座桥,更留下了一支技术队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正因如此,坦桑尼亚在经历了英日合作的挫折后,重新认识到中国合作的独特价值。2025年以来,中坦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搁置多年的巴加莫约港口项目重新纳入政府规划,多个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合作项目加速推进。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务实选择,更是政治上的信任回归。 坦桑尼亚政府公开强调,中国是最可靠的发展伙伴,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中坦合作正在成为非洲国家寻找稳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样板,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力参考。 这种回归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比较和深刻反思后的理性选择。坦桑尼亚明白,如果发展道路依赖外资掠夺式的条件,不仅收益有限,还可能陷入“资源陷阱”,甚至丧失政策自主权。 与中国合作,则意味着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适用的技术方案和本地化培养的能力建设。对一个希望实现工业化、减少贫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才是长远之计。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