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江苏一轿车起火,司机命悬一线,周围人都躲得远远的,在这危难时刻,一小伙不顾自身性命安危,挺身而出,即便烧得满身伤痕累累,依旧救出了司机,面对采访时,淡定地表示:“我不救他,他可能命就没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光明网报道,2024年1月11日当天,一辆停在路边的白色轿车,瞬间成了火焰的囚笼。 浓烟翻滚着从车窗里涌出,火苗舔舐着铁皮,不断发出噼啪声,被困在驾驶座上的司机拼命挣扎,却死死被安全带拴住,手臂乱挥,脸上写满恐惧和痛苦。 人群很快聚拢起来,围了一圈,有人掏出手机拍视频,有人小声提醒“快报警”,更多的人则本能地往后退,拉开距离。 大家心里都明白,汽车起火不比别的,随时可能爆炸,靠太近就是拿命去拼,于是人群形成了一道安全线,远远地望着这场危险的剧目上演。 空气里弥漫着焦灼的气味,伴随火焰的轰鸣,连风声都显得压抑。 就在众人屏住呼吸的间隙,一个年轻的身影猛然冲了出来。 他没有提前喊话,也没有犹豫半秒,就那么直直地扑向火场,他叫陈竹,一个普普通通的路人,可那一刻,他的速度比火还快。 他抬起手臂挡住火光扑面而来的炙热,迅速拉开车门,用尽全力去扯那条死死咬住司机的安全带。 火焰就在旁边跳跃,几乎要贴上他的皮肤,烟雾呛得人睁不开眼,但他没有后退。 几秒钟仿佛被拉长成了一世纪,终于安全带被拽开,司机被硬生生拖出车窗。 就在两人跌落到地面的那一刻,轿车内部猛地窜起一团巨大的火球,把他们身后的空气都染成了刺目的橙红。 如果再晚一步,恐怕两个人都会葬身其中。 救人的小伙子此时已经满身是伤,衣服被烧破,手臂和脖子上都有触目惊心的灼痕,头发也卷曲焦黑。 他一边喘着气,一边死死握住司机的手,好像只有确认这个人真的活下来,他才允许自己停下。 围观的人群这才从震惊里回过神来,纷纷上前,有的拿灭火器压火,有的拨打急救电话,场面终于动了起来。 救护车很快赶来,司机被抬上担架,小伙子也被送去医院。 人们的眼神里带着敬畏和愧疚,刚才还因害怕而退缩的他们,这会儿全都沉默了,对比越明显,勇气就显得越锋利。 有人小声嘀咕:要不是他,后果真不敢想。 在医院里,记者找到陈竹。他脸上挂着一层黑烟的痕迹,伤口明显,但神态却出奇镇定。 他没有用什么惊天动地的词语,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救,他可能命就没了。 这话轻描淡写,却像是一记重锤,砸在每一个人的心口上,并不是不怕,而是清楚地知道风险,却仍然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事情很快传开,网络上人们纷纷称他为“真英雄”“平民救星”。 可在他看来,那只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面对危险,他没有时间去权衡利弊,只是觉得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人被困火海。 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没有精心设计的姿态,他的背影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几天后,陈竹因为见义勇为被表彰,有人说他是“逆行者”,有人说他是“活雷锋”,可这些标签和称号在他眼里并不重要。 他真正留下的,不是奖状和掌声,而是那一幕:伸手的瞬间,一个生命被硬生生拉回来了,那是最直接的温暖,也是最真实的力量。 很多人事后都在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会不会也冲上去? 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毕竟火焰和风险摆在眼前,退缩是人之常情。 但陈竹的选择告诉我们,社会之所以能感到温暖,就是因为总有人不去等别人,而是自己迈出那一步。 生活从不缺少危急时刻,缺少的往往是敢于伸手的人,或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但至少在心里,能为这样的勇气留一份敬意。 就像安全带在关键时刻保护司机的生命一样,那些在火海中伸出的手,也在保护着整个社会的温度。 烈焰会熄灭,车子会烧成残骸,但人们记住的,是那个满身伤痕的小伙子,是他用身体扛下的风险,是他让绝望的呼喊变成了生的奇迹。 至于他自己,他大概只是想简单地说一句:没什么,我只是看不得一个人就这么没了命。 这句话听着平常,却足够让人心安,因为在危险的世界里,总会有人选择勇敢,而他们,就是我们最该敬佩的英雄! 你要是在现场,会有勇气上前搭把手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想法。
2024年1月11日江苏一轿车起火,司机命悬一线,周围人都躲得远远的,在这危难时
叁号知识局
2025-09-29 11:09: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