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K签证提个醒! 已留信国务院,这关必须把严? 刚给国务院客户端留言,呼吁盯紧K签证审核,这事不能放松!K签证是引进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签证,目的是为了我发展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人才。 这个政策很好,但是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有造假者混入,那后果不堪设想。过去我们引进外籍人才的教训太多了,艾滋病,毒品事件就是前车之鉴。现在有些地方出入境办事处说是为了便利,放松审核,资料不齐全也给签发签证。 网友呼呼:便利不等于放水,便利是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间,方便申请人,真正负责任的审核才能出好政策,才能让引才政策行之有效,让老百姓安心,让国家放心!你们说是不是呢? 这事真得较真!去年某沿海城市破获的非法就业案还历历在目——三个持K签证的所谓“人工智能专家”,结果一个是餐厅切配工出身,连Python代码都认不全。更讽刺的是,他们的推荐信居然盖着根本不存在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公章。现在个别口岸为了追求“国际友好评比”,把审核流程缩水成走过场,申请材料缺了无犯罪证明照样放行,这哪是引进人才?简直是在给国家安全埋雷。 要知道真正的科技精英从来不怕严格审核。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受邀来华时,光背景调查就做了三个月,人家反而称赞“这是对学术尊严的守护”。可现在某些中介公司呢?明码标价包装“假人才”,连语言都不通的普通外教,经过他们运作竟成了“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某省去年清退的47名违规K签证持有者里,有11人护照上还带着毒品犯罪记录。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国际人才”? 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眼前。上海出入境管理局去年试行的“双盲审核”就值得推广——材料由随机分配的两组官员独立审核,任何疑问必须启动第三方背调。这套机制运行后,造假率直接下降62%,而真正顶尖学者的通过时长反而缩短了七天。毕竟真金不怕火炼,哈佛/MIT的推荐信难道会怕多等几天核查? 说到底啊,现在全球都在抢人才,德国给蓝卡签证加设了年薪5.6万欧元的硬门槛,日本永久居留评分表里连论文引用次数都要精确到个位数。我们放开国门欢迎英才当然没错,但门禁系统得比谁都灵敏。就像小区物业常说的那句话:“越是高档小区,越要严查访客登记”——这话放在国家人才引进上,同样在理!
给K签证提个醒! 已留信国务院,这关必须把严? 刚给国务院客户端留言,呼吁盯
赵财苗
2025-09-29 09:43: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