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不是因为他个人破产,而是因为一家公司没付钱。 那家公司叫大连万达商业地产,他当法人,法律上就得担责。 这笔1.86亿的欠款,是跟宝龙商业的管理费纠纷,说白了,就是万达委托别人管商场,钱没结清,对方告赢了,法院才动了限高这根弦。 很多人以为52亿执行额是天塌了,其实细看,大部分是多年累积的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合作方保证金,不是一夜暴雷。 万达这几年早就在卖资产,100多个万达广场的股权和管理权都转手了,回笼400亿,说明它不是不想还,是现金流卡在了过渡期——新模式还没完全造血,旧债又到还款日。 有意思的是,政府没甩手。 大连市政府牵头成立工作组,金融监管、法院、债主坐在一起谈分期、抵债、引资。 国家发改委也刚发文件,强调对有希望的企业别一棍子打死。 这说明,系统性风险没到,只是结构性调整中的阵痛。 王健林本人没跑,没躲,也没躺平。 限高不是终身标签,只要和解、还一部分,就能申请解除。 现在他正和宝龙谈分期,也在和险资、国资接洽新融资。 外界盯着他坐不了高铁、孩子上不了贵族学校,但真正该看的是:他手里的万达广场,租金收入还在,客流还在,品牌还在。 轻资产模式跑通了,这些就是现金流的底牌。 别把企业转型当个人落魄。 一个曾靠重资产称霸的人,现在在学怎么靠管理赚钱,这条路不容易,但比借钱买楼靠谱多了。 限高是法律程序,不是审判书。 真正该关注的,不是他能不能坐头等舱,而是他的商场,还能不能继续让普通人逛得开心、吃得满足、买得安心。
今天看了王健林的新闻,我一个万达供应商的朋友,给我说了一句话,直接颠覆了我的
【202评论】【1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