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是动真格了,直接甩出100%关税的大棒,把全球贸易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探修説 2025-09-28 17:30:57

特朗普这回是动真格了,直接甩出100%关税的大棒,把全球贸易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9月25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吼了一嗓子,从10月1日开始,美国要对进口的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这类建材狠抽50%关税,普通家具也要加征30%,最狠的是专利药和品牌药,直接翻倍征收100%! 连重型卡车也逃不掉,一律加价25%。这哪是贸易政策?分明是往全球经济伤口上撒盐,美国老百姓的钱包怕是要被掏空了。 先说说这药品关税,简直荒唐透顶。特朗普嘴上喊着“保护美国制药业”,实际上是在拿美国病人的命当筹码。 100%的关税意味着什么?一盒救命药从100美元直接涨到200美元!更绝的是他还留了个“后门”——只要药企在美国建厂就能免税。可这不是逼着跨国公司把生产线往美国搬吗?欧洲的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股价立马暴跌3%以上,日本住友制药、韩国三星生物也跟着遭殃。 有意思的是,中国药企反而稳坐钓鱼台。为啥?咱们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原料药和仿制药,根本不在这次打击范围内。 像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这些搞创新药的,早就聪明地在美国建厂了,或者把美国市场授权给当地药企,关税大棒根本打不到身上。特朗普这招看似凶狠,实则打错了算盘。 再看看家具和建材关税,这简直是往普通美国百姓心窝里捅刀子。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明摆着:2025年8月家具价格已经同比涨了4.7%,客厅餐厅家具更是暴涨9.5%。 特朗普还倒打一耙,说什么“外国制造商倾销产品”,可谁不知道是美国自己先挑起贸易战?现在好了,老百姓买个沙发都要多掏三成钱,装修厨房更是贵得离谱。 Wayfair、Williams-Sonoma这些家居巨头股价盘后直线跳水,小零售商更是叫苦连天——成本涨了总不能自己吞下去,最后还不是转嫁给消费者?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早就警告过:小型零售商会被逼得要么涨价要么倒闭。 特朗普口口声声“保护美国制造业”,结果呢?美国本土家具厂还没建起来,老百姓先被物价压得喘不过气。 最可笑的是那25%的重型卡车关税。美国商会都急得跳脚了,指出美国进口的重卡主要来自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和芬兰,哪个不是美国盟友?这跟“国家安全”有半毛钱关系?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之前对钢铁铝材加征50%关税,已经让美国卡车制造成本飙升。 现在又对进口卡车加税,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德国戴姆勒、国际汽车公司这些企业,原本在墨西哥生产卡车还能享受美墨加协定免税,现在好日子到头了。 美国运输协会算过一笔账:每辆进口卡车涨价25%,物流成本就得跟着涨,最终超市里的牛奶面包都得涨价——这账特朗普算过吗?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关税组合拳,就是一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闹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都看不下去了,主任Phillip Swagel直言不讳:关税确实推高了通胀,虽然幅度不大但“足以显现出来”。 更打脸的是,美国上诉法院8月底就裁定特朗普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认为他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可特朗普偏要一条道走到黑,硬是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11月就要开庭辩论。到时候要是判他违法,这上千亿美元关税收入说不定还得吐出来。 全球贸易伙伴早就用脚投票了。欧洲26%的高收入家庭开始抵制美国货,比利时对美出口7月暴跌13.9%。欧盟转头就跟印尼签了零关税协议,中国更是开通了北极航线直通欧洲——特朗普想孤立别人,结果把自己孤立了。 美国商会警告说:现在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企业宁愿绕开美国市场也不愿承受关税风险。特朗普以为关税是“字典里最美的词”,殊不知这词写在美国老百姓的账单上,每个字母都沾着血泪。 最可怜的还是美国普通家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戳穿了特朗普的谎言:关税成本根本不是外国承担,而是美国企业硬吞下去的。截至2025年7月,美国公司通过压缩利润空间吸收了大部分关税负担。 可企业能撑多久?美国汽车业已经出现亏损,开始削减投资和招聘。耶鲁大学研究更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转嫁率已达70%,只是通胀还没完全爆发罢了。 等明年库存消耗完,超市货架上的价格标签会让美国人彻底清醒——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优先的是资本家的利润,牺牲的是百姓的生计。 这场关税闹剧终将以悲剧收场。特朗普想用关税大棒逼企业回流美国,可全球供应链哪是说改就能改的?建一座铜矿平均要17年,建半导体厂也得好几年。 等美国工厂建成,世界贸易格局早就变了。更讽刺的是,如果关税真让“美国制造”复兴了,进口减少会导致关税收入下降——这不正好打脸特朗普“增加税收”的承诺吗? 现在全球都在看11月最高法院的判决,要是裁定特朗普越权,这场贸易战或许还能刹车;要是任由他胡来,美国经济怕是要栽个大跟头。 到那时,特朗普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叫嚣,也挡不住超市里飞涨的物价和失业工人愤怒的呐喊。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