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李自成在武英殿召开军事会议,拟定刘宗敏出征山海关。刘宗敏则当众顶

趣史小研究 2025-09-28 15:40:55

崇祯十七年四月,李自成在武英殿召开军事会议,拟定刘宗敏出征山海关。刘宗敏则当众顶撞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亲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里愁云惨雾,皇帝在煤山上吊,大明王朝算是走到了尽头。李自成的大军,就是在这时候,披红挂彩地进了城。说实话,刚开始那几天,真不像后来人们骂的“流寇”那般不堪。进城前,他的两个主要谋士,牛金星和李岩,就给他上过课:咱们现在是要当天下之主了,不能再跟以前一样烧杀抢掠,得讲规矩,得收买人心。 李自成听进去了。他下了死命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为了立威,一个抢了绸缎铺的小兵,被他下令在棋盘街当众“立剐”,那场面,把京城的老百姓给镇住了。一时间,市面上太平了不少,甚至有人私下里说:“这闯王,还真有点新朝气象。” 可惜,这种太平景象,脆弱得就像清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散了。前后不过五六天,大顺军的底色就藏不住了。李自成这支队伍,是靠什么打下这片江山的?靠的就是那句响彻云霄的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话对穷苦百姓来说,比金山银山还有吸引力。可问题来了,几十万大军进了城,人吃马嚼,每天都是天文数字的开销,不纳粮,钱从哪儿来? 这个时候,李自成手下头号猛将,铁匠出身的刘宗敏,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追赃助饷”。说白了,就是把明朝的那些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富商巨贾,有一个算一个,全抓起来,逼他们把吞下去的钱吐出来。 这个法子简单粗暴,效果拔群。刘宗敏亲自操刀,据说准备了五千副夹棍,那玩意儿是用梨木做的,夹在腿上,能把骨头活活碾碎。一时间,北京城里哭爹喊娘,惨叫声昼夜不绝。明朝的那些官员,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受得了这个。从内阁大学士到普通官员,都被明码标价:内阁十万,部院京堂七万,郎中五万,翰林三万……交不出钱,就往死里打。 根据后来的统计,这场“追赃”运动,为大顺军搜刮了足足七千万两白银。这笔巨款,暂时解决了军队的粮饷问题,却也把大顺政权彻底推到了北京所有富裕阶层的对立面。人心,就这么几天,全丢光了。 本来,这事儿要是只做到这一步,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可坏就坏在,刘宗敏在追赃的过程中,不仅要钱,还要人。他听说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家里有个美貌的爱妾,名叫陈圆圆,二话不说就派人去抢了过来,还顺手把吴三桂的老爹吴襄也抓起来,一顿严刑拷打。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吴三桂本来已经准备投降李自成了,可家里传来这么个消息,老爹被打了,老婆被抢了,这口气谁能咽得下?“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诗,说的就是这时候的吴三桂。他一怒之下,打开山海关,放了关外的清军进来。 局势,就在这一刻,急转直下。 李自成听到吴三桂降清的消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四月初五,他在武英殿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他本意是想派刘宗敏这个头号战将,领兵去山海关收拾吴三桂。 可谁也没想到,刘宗敏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着所有将领的面,跟李自成叫板了。他扯着嗓子吼道:“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把大顺政权内部最根本的矛盾给炸开了。什么君臣之礼,什么大局为重,在刘宗敏眼里,都不存在。他和李自成的关系,还是当年一起造反时的兄弟关系,你当了皇帝,就想指使我?没门!他心里想的,还是抢来的金银和女人。 李自成被顶得哑口无言,当着众将的面,他这个“皇帝”的威信扫地。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御驾亲征”,自己带着大军去打山海关。结果呢?在一片石,他被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打得大败。 这一败,就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李自成兵败如山倒,仓皇逃出北京,一路向西。他曾经建立的那个看似强大的大顺政权,在短短四十二天后,就土崩瓦解。而刘宗敏,这位为大顺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最终也在一年后被清军俘虏,拒不投降,被弓弦勒死。 回过头看,刘宗敏那句“大家都是做贼的”,其实一语道破了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支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军,从始至终,都没有完成从“贼”到“王”的转变。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打家劫舍、均贫富的草莽阶段,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们可以摧毁一个旧世界,却没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当胜利来得太快,当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突然砸在他们头上时,他们迷失了。贪婪、短视和内讧,最终让他们亲手葬送了自己的江山。李自成的悲剧,说到底,是一个农民起义者的宿命悲剧。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