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战,必须攻击美国本土,否则美国只胜不败。攻击美国本土的好处是,必定会把美国从霸主地位上拖下来,从此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 其实美国的霸主地位从来都是靠“本土绝对安全”这块基石撑起来的,所谓的离岸平衡术,本质就是把战场变成别人的废墟,自己蹲在安全区里开工厂、印钞票。 二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时欧洲的工厂炸成了瓦砾,亚洲的农田变成了战场,全世界都在流血的时候,美国本土连颗炮弹皮都没沾到。 靠着这份安全,美国开足马力搞生产,1944年一年就造了4万多架飞机、7000多艘军舰,军火不仅供自己用,还卖给其他盟国,硬生生把GDP从1939年的约900亿美元冲到了1945年的2200多亿美元,直接从二战前的二流国家窜成了全球首富。 这种“别人打仗我发财”的好事,全靠本土没被战火波及,要是当时有人能摸到美国本土炸几个军工厂,它哪有闲钱闲力当霸主。 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更是把这套玩法玩到了极致。朝鲜战争时美国军费占比冲到了GDP的14%,越南战争期间常年维持在10%以上,但这些钱花得毫无后顾之忧——炸弹落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炮弹炸在越南的丛林里,美国本土的底特律还在造坦克,华尔街照样涨指数。 那时候美国的军工体系已经深入到50个州的5.5万个市镇,76个工业部门里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靠军事订货活,900万人直接靠军工吃饭,算上间接相关的更是占到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种“战争经济”能运转,核心就是本土安全,生产基地没人碰,钱才能源源不断砸进战场。要是当时北越的炮弹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军工小镇,那些工厂早停产了,哪还能支撑十几年的战争消耗。 再看看9·11事件,这只是一次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袭击,连正经的战争攻击都算不上,却把美国的命门戳得清清楚楚。 纽约证交所复市后22分钟,就蒸发了59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很多中小国家全年的GDP。为了稳住局面,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把利率从6.5%降到1%,逼着资金冲进房地产市场,才暂时撑起了消费信心。 可这看似聪明的补救,直接埋下了后来次贷危机的祸根,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把美国拖进衰退。 更要命的是后续的安保投入,纽约光公交系统就装了5000多个摄像头,重要路段连“脏弹”检测仪都用上了,普通人进景点要解皮带安检,两天能被查几十次。 就这么折腾下来,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反恐战争花了1万多亿美元,国债飙升到14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扛着4.6万美元的债。这还只是一次“非战争攻击”的后果,要是真在战争中攻击本土,后果只会翻几十倍。 要知道美国现在的经济早就成了“玻璃罩里的花瓶”,看着光鲜实则脆弱。纽约都市圈占了美国本土五分之一的面积,聚集着纽约、波士顿这些核心城市,2023年经济总量就有2.3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值占全美30%以上。 华尔街那500多米的街道上,美联储、高盛这些机构掌控着全球金融的命脉,纽约35%的上班族都在金融行业里吃饭。可这么重要的经济核心,防御起来就是个大难题——都市圈里城市密集,40多个中小城市连成片,真要攻击,不用炸太多地方,只要瘫痪纽约证交所或者波士顿的高科技园区,就能让美国经济停摆。 更别说美国制造业早就空心化,现在制造业只占GDP的8.4%,很多关键零部件靠进口,本土工厂本来就少,炸掉几个核心军工厂,比如生产F-35零件的工厂,美军的装备补给立马断档。 美国的盟友体系更是靠“本土安全”骗来的信任。欧洲、日韩这些盟友之所以跟着美国转,说白了是相信美国能提供安全保护。 要是美国本土都被炸了,比如西海岸的圣迭戈海军基地被摧毁,太平洋舰队没了家,日本、韩国立马就得重新盘算;要是东海岸的军事指挥中心被端了,欧洲盟友看着自家门口的俄军,哪还敢指望美国来救。 当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只是把导弹运到古巴,美国就吓得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盟友们也跟着慌了神,更别说真的导弹落在本土了。 一旦盟友们发现美国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这套靠威慑维持的盟友体系立马就散架,没有了盟友的配合,美国的全球制裁、军事联盟这些手段全成了摆设。 更关键的是,美国早就习惯了“只赚不赔”的战争模式,本土一旦挨打,国内的心理防线先崩了。越南战争时美国没输在战场上,却输在了本土的反战浪潮里,而那还是在没挨打的情况下。 要是炸弹真的落在洛杉矶、芝加哥,老百姓的恐慌能直接冲垮社会秩序,超市被抢、工厂停工,政府要么花钱安抚民众,要么强硬镇压,不管选哪个都是内耗。 当年9·11后美国老百姓吓得不敢坐飞机,旅游业崩盘,政府只能喊着“去商店购物”来提振信心,要是真的战争攻击持续不断,这种信心崩塌根本救不回来。 到时候美国要么缩回家保本土,放弃全球霸权,要么硬撑着两线作战,最后被军费和内耗拖垮,不管哪种结果,都得从霸主宝座上掉下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南的打击有多大,为何几十年都难以翻身?据说撤的时候专门炸建筑
【1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