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破防:咱熬秃头顶的工作,凭啥外国人能“免试入场” 家人们谁懂啊!刷到K签对海外青年开放的消息,我那跑招聘会跑断腿的朋友直接懵了 他熬了一周改简历,凌晨三点还在调格式,简历上的实习经历写了三页,挤破头参加宣讲会,结果听说有人不用实打实验证就能拿签证找工作,当场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摔,吐槽“这不是把努力当笑话吗?”其实K签不是随便给的,2025年10月1日开始,中国新增K字签证,专门发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要拿K签得符合两个条件——一是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二是得提交主管部门规定的证明材料,比如项目成果、技能证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说,要搞更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目标是引“高精尖缺”——芯片行业缺AI算法工程师,新能源企业缺电池研发高手,这些岗位外籍高技能人才占比还不到三成。政策是补短板,不是招普通劳动力。海外学历得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垃圾大学的文凭不认,名校卖学历的说法也站不住脚,认证的时候要查学校资质、学习时间、成绩记录 为什么应届生会对K签破防?原因有三:①信息差——以为“无门槛”,其实要STEM背景和证明材料,不是拿个国外文凭就能来;②竞争压力——本土青年考计算机二级、攒大厂实习,怕资源被分走;③公平感——自己熬的夜、跑的招聘会,别人“走捷径”的错觉 其实本土青年的奋斗不是白费。芯片厂招工程师要看项目经验,比如有没有做过半导体封装的实验;新能源企业选研发要看论文,比如在《电池学报》发过文章。这些不是签证能代替的。K签引的是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比如能优化光伏电池效率的专家,能设计AI芯片架构的高手,跟本土应届生抢的不是同个饭碗。反而这些人才进来,能带动行业发展,比如芯片厂扩大产能,会招更多应届生做测试、运维 有网友说“这签证绝对有问题!国外的本科学历等于无门槛,垃圾大学一大堆,名校都卖学历”。其实网友的担心能理解,但K签要过两道关——主管部门的条件审核和留学学历认证,不是拿个国外文凭就能蒙混过关 我觉得引才是好事,但得把规则摆到明处。STEM领域、技能证明、岗位适配性,这些要求得公开透明。本土青年怕的不是竞争,是“暗箱操作”。只要规则公平,努力就有回报,毕竟能解决问题的才是真人才 你觉得K签还该加什么硬杠杠?评论区聊聊
K签证引爆网络,真不是瞎担心!大家怕的从不是外国人才,而是没门槛的“放水”坑了自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