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对

义气先义 2025-09-27 23:08:14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对手”;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态,对中国禁买其AI芯片的报道“深感失望”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今年9月17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在CNBC的节目里直接点名中国,抱怨中国禁止买英伟达的芯片,这不光让美中关系更绷紧了,还把中国叫成美国的“对手”。同一天,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也出来发声,说对这个禁买AI芯片的报道“深感失望”。这俩人一唱一和,瞬间就把全球科技圈搅得沸沸扬扬。说白了,这背后是美中科技摩擦的又一轮升级,美国想卡脖子,中国就得自力更生,英伟达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咱们一步步捋捋,这事儿是怎么来的,又会怎么往下走。 先说说事件本身。约翰逊的表态挺直白的,他说中国这个禁令就是在给美中关系添堵,影响了科技贸易甚至外交互动。中国那边呢,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是网信办下指令,让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这些大厂别再买英伟达的AI芯片了,尤其是那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RTX Pro 6000D。这芯片本来是英伟达为了绕过美国出口管制,性能砍了点,但还是能干工业AI活儿。现在中国直接叫停,意思很清楚:不玩了,咱们自己搞。约翰逊把中国定位成“对手”,这词儿用得重,暗示这不只是贸易问题,还牵扯到战略竞争。他还顺带吐槽中国不是公平贸易伙伴,这话听着像在给美国企业抱不平,但也暴露了美国对科技主导权的焦虑。 黄仁勋的反应就更接地气了,他说自己“失望”,因为英伟达一直想通过技术合作推全球AI发展,结果政策一变,就没法继续和中国伙伴打交道了。黄仁勋这人平时低调,但这次忍不住表态,估计是真急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四年前份额占95%,现在缩水到50%。中国这步棋走得狠,直接断了后路。黄仁勋还提到,美国和中国都有更大的议程,这话点到为止,但意思是两国高层博弈,企业只能跟着遭殃。想想看,英伟达市值那么高,全靠AI芯片卖得好,现在中国市场一关门,股价肯定抖三抖,虽然短期波动不大,但长远看,营收缺口不是小事儿。 要说这事儿的前因,得从2022年美国那轮芯片管制说起。那时候拜登政府封锁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和设计软件,直戳中国半导体要害。业内人一看,这分明是针对中国科技崛起的“宣战”。英伟达首当其冲,因为它是中国AI算力的主力供应商。为了保生意,黄仁勋推出H20芯片,性能限了点儿,勉强合规,继续卖给中国客户。但美国没停手,2023年、2024年层层加码,高端AI芯片彻底禁售。中国企业一下子断了供,科研和数据中心都得重找路子。 中国这边呢,没闲着。禁令一出,就加速本土替代。华为的昇腾910B处理器性能追得紧,兼容性也上来了;龙芯的3A6000在PC和服务器上站稳脚跟;中颖电子和比亚迪的嵌入式MCU开始用在打印机和汽车上。这些突破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一步步夯实基础,从操作系统到芯片,每层都得自己控。欧拉系统在企业服务器上推广得快,减少了对国外的依赖。说实话,这压力转化成动力,中国半导体链条正从弱到强,AI和智能制造的国产化率蹭蹭上涨。不是吹,2025年上半年,国产芯片在边缘计算和工业控制的场景里,已经不是配角了。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想“去中国化”,砸钱建厂。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设厂,政府补贴上百亿,但问题一大堆。亚利桑那的晶圆厂产能爬得慢,良率不稳,成本高得离谱,短期内亏本是常态。得州三星厂试运行,产量才70%,订单跟不上。补贴再多,也补不了技术和市场的坑。欧洲的ASML也遭罪,光刻机卖不了中国,营收直降15%。这封锁链条一拉,大家都疼,美国企业丢市场,中国企业加速赶超,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 这禁令的影响可不止英伟达一家。字节跳动和阿里这些巨头,本来在测试RTX Pro 6000D,现在得赶紧转向国产。想想看,AI训练模型没了高端算力,进度得拖后腿。但中国有备胎,华为和寒武纪的芯片能顶上,虽然性能还有差距,但可靠性在提升。全球贸易格局也变味儿,美国想本土化生产,减少对中国依赖,结果成本飙升,效率低下。中国市场自我封闭趋势明显,采购转向本土,产业链从基础到终端都开始闭环。英伟达呢?黄仁勋得赶紧找新出路,越南和印度工厂在规划,但短期内中国那块儿20%的营收没了,投资者得掂量掂量。 长远看,这事儿推动半导体产业多极化。美国本土产能会慢慢起来,2025年底亚利桑那厂投产先进芯片,但挑战还在。中国技术链条稳了,2025年初华为计划量产新AI芯片,深圳实验室已经在调试。英伟达市值虽高,但得适应新规则,黄仁勋在CES上推RTX 50系列,观众围着看,但中国市场冷了。全球企业都得调整,供应链对话会多起来,但博弈远没完。

0 阅读:0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